兰州都有哪些景点?
1. 黄河铁桥
俗称“兰州黄河铁桥”、“中山铁桥”,位于兰州市滨河路中段,旧鼓楼子以北、飞霞阁以南的黄河上。它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是甘肃省最早的钢铁结构桥梁,也是5464公里长的黄河上不多的几座铁桥之一。
大桥为铁支架铁路桥,全长78.2米,宽8.9米,12孔,共有16个桥墩。由美国建筑设计师菲尔亚德设计并指导建造,德国技师泰来登负责施工。由于当时甘肃财政困难,无力从国外购买桥梁钢轨材料,只得委托英国商人代购,造成工程延期和资金增加。建成后,因用洋银32万余元,被讥称为“洋桥”或“洋桥钱”,简称“洋桥”以区别于兰州城内的“华桥”——即“中山桥”(见《甘宁青史略》)。民国二年(1913年)改称金城桥,后因居黄河上游而得“黄河铁桥”之名[1],简称“黄河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名为“中山铁桥”。
该桥造型简洁明快,雄伟挺拨;钢筋铁骨,雄跨河滨;形式与构造在中国国内铁路桥中均属少见,在国内外桥梁中独树一帜,有较高的科技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
1934年被列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水车博览园
位于兰州市北郊的城关黄河铁桥上,东临黄河之滨,南接金城关路,西靠黄河风情路,北达盐场堡大桥北侧。占地24公顷,其中水面面积10公顷,是一座以展示中国黄河流域水车轮轴式水车为主题的水车主题公园。
水车博览园于2003年4月奠基动工兴建,同年9月底完成前期基础建设,10月正式开园迎客。整个公园由三大部分组成:一为水车陈列游览区,二为水车文化研究区,三为水车民俗文化村。
园内建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岁月留声、华夏文明之光、黄河母亲塑像、古水车展陈馆等景观,以及水车广场、民俗村、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还设有水上游船、水上高尔夫练习场及儿童娱乐场等设施。同时,园内还有一座仿古建筑群——水车坊。
3. 兰州碑林 又称皋兰书院,是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一座集书法展览、学术研讨和交流于一体的大型碑刻艺术殿堂。坐落于甘肃省省会—兰州市金城关地区,背依繁华都市,前临滚滚黄河,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石碑园林景区。 兰州碑林始创于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迄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清代康熙年间,兰州知府张秉文将“皋兰书院”迁入金城关内,使这里成为当地人文荟萃的文化中心。至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兰州地方官民又重修书院,并在其旁建学舍、教谕署,置课卷,延师教授生徒。此后,这里就成为兰州文化教育的发祥地。 兰州碑林自1994年开始筹建以来,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经过十年努力,现已成为占地百余亩,建筑面积两万余平方米,珍藏和展示着历代著名书家墨宝石刻作品五千余方,是集书法艺术展示、交流和研究于一体的现代化文化艺术殿堂。 走进这座被誉为“华夏文化长廊”“民族艺苑瑰宝”的现代石质文化宝库,游客不仅可以在这里领略到中国不同地域风格迥异的石雕造像,还可以欣赏到我国古今著名书法家创作的书法精品。这些珍贵的艺术作品,不仅给广大游人带来了一场高雅的艺术盛宴,而且也让人们充分感受到祖国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另外,兰州碑林区内的皋兰书院已于2003年初建成并投入使用,现为兰州市博物馆的一部分,向社会免费开放。
4. 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甘肃永靖县西北35公里处,占地面积6平方千米。该公园海拔约2000米左右,气候寒冷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温度约为10℃左右。因地形独特、地貌奇特、风景独特而得名。20世纪50年代被辟为旅游点,1988年被定为国家森林公园,被称为“神泉福地”、“陇上绿洲”。 1997年被定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被确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05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景区。每年7月中旬举办“吐鲁沟草原节”,届时,游客可以骑马畅游辽阔的草原,欣赏迷人的歌舞表演,品尝香甜的瓜果美食。
5. 兰州野生动物园
位于兰州市永登县城西南面,距离兰州市区大约60多公里,是一处以野生动物繁养、繁育暨保护、科学研究为主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目前,动物园共分为三个参观区域:步行观赏区、猛兽散放区和车行观赏区。步行观赏区内放养着大象、黑熊、棕熊、东北虎、非洲狮子、美洲狮等20余种陆生动物,游客可以在景区内步行观看各种野生动物;园区的猛兽散放区是一个半开放式的观赏环境,游客可乘观光小火车进入这一区域,近距离观察狮子、老虎等大型哺乳类食肉动物的生活状态;车行观赏区域内饲养放养着麋鹿、斑马等多种野生动物,乘车辆可近距离的接触到野生动物们。 动物园里还修建了游客服务中心大楼、餐饮中心和大剧场,大剧场除了用来开展各种表演活动外,还可作为会议中心和举办文艺演出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