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大景点?
成吉思汗陵位于伊金霍洛旗境内,距鄂尔多斯市区46公里。 它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衣冠冢,也是我国现存规模较大、气势恢宏的蒙古族祖庙之一,1985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东面进入陵园大门后,首先看到的是巍峨肃穆的大门。过了这扇门便进入了陵区了。 进门后左手边是“敖包”和祭坛(供游客烧香敬拜),右手边的草坪上安放着3座蒙古包式的大碑亭,正中一座为碑通体浮雕着成吉思汗生平事迹图;两翼2座分别用蒙、汉两种文字写着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与精神。 大殿分前后两院。前院内有东西配殿各三间,东配殿辟为陈列馆(里面有一些关于成吉思汗的史料及图片展出),西配殿内安置着一具铜铸成吉思汗像。 后院的大殿是主奠祭场所,由正殿和东西配殿组成,正殿中央安放成吉思汗灵柩木枕,两侧置有大幕和供人瞻仰的铜像。东侧的配殿展出了成吉思汗家族世袭的蒙古汗位传承图和成吉思汗一生的主要活动示意图,西侧的配殿是成吉思汗及其后人及妃嫔的画廊。 整个旅游区以成吉思汗陵为核心,集旅游观光、度假避暑、民族风情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
成吉思汗陵始建于元太祖九年(公元1214年),此后多次遭灾毁,又多次重修。现今的陵园是在原址上于1950年重建起来的。 据史书记载,当初成吉思汗下葬时,将一部分遗骨分封到草原上的十二座沙丘之中,每逢春季大家就在其中的一座沙丘前祭祀,春秋二季到此举行大典。元朝建立以后,为纪念成吉思汗,在伊金霍洛旗南端的敖包滩上修建了“起辇谷”大营。明朝末年,“起辇谷”大营被明军焚毁殆尽。清朝年间,人们又在伊金霍洛旗境内建起了成吉思汗行宫(即“昭君坟”所在之处),每年在这里举行隆重的典礼。 到了清嘉庆年间,由于黄河泛滥,致使沙丘前移,原有的地方已经无处可寻,于是人们开始把成吉思汗衣冠盒的部分遗物迁往伊金霍洛旗境内的萨拉乌苏河河畔,并逐渐形成一个祭祀中心。1949年以后,这里成为鄂尔多斯盟的政教中心。现今的成吉思汗陵是由国家拨款重新建造的,其主体建筑就是现在的这座大殿。在东面的山坡上还另有一座仿古式的纪念馆,平时不对外开放。
“鄂尔多斯”这个名字是从蒙古语中来的,意思是“众多的宫殿”或“众多宫殿般的城池”。因这里水草丰美,自古以来就是游牧部落生息繁衍的地方。 鄂尔多斯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06°11'~110°30',北纬37°25'~40°51'之间。东部与河北省接壤,东北部与呼伦贝尔地区相连,南部和山西交界,西南部与甘肃、宁夏毗邻。 西接包头,北倚呼和浩特、赤峰,南邻宁夏石嘴山。全市辖东胜区、康巴什新区、达拉特旗、准格尔旗、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杭锦旗、乌审旗、伊金霍洛旗等三个区六个旗,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市辖区常住人口约百万。
鄂尔多斯高原地貌复杂多样,气候干燥,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降水量少而集中。这里不仅草原辽阔,牛羊肥壮,而且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截至今年底已发现矿种达一百多种,探明储量的有七十八种。煤炭资源尤富。现已在伊泰集团等几家大型国有企业的带动下形成了一批大型煤化工基地。此外还有稀土、石英砂、盐、铝土等储量也很大。 鄂尔多斯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著名的有响沙湾、成吉思汗陵、九曲黄河万里沙旅游景区、纳林湖景区、鄂尔多斯野生动物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