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有哪些景点?
1、六尺巷 位于安徽省桐城市文庙街,是清代名人张衡张廷玉与其庶弟张廷璐之间的让道碑,因碑上刻了“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谁家无处不见郎”的楹联而得名。后人为纪念这一美谈,特建此坊,称之为“六尺巷” 相传雍正皇帝做太子时,与张衡同府为幕僚,结下深厚情谊。雍正登基后,张衡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相当现代的国务院副总理级别)。有一年张衡回乡省亲,途中经过自己当年任职地所在县——桐城县时,不料恰遇县城扩路,张衡所乘之轿被挡,无法通行。负责此事的县官深知张衡脾气不好,恐惹出祸端,便命人搬开道路两旁的石狮子,让轿子先行。孰料此举犯了官场大忌!原来石狮子一旦移动就无法再恢复原位,否则就代表对皇帝的不敬。于是县令连忙派人连夜将石狮子按原样放好。此事惊动了当时的两江总督范公,范公随即上奏朝廷弹劾其县令,将其罢免问罪。后来这事又传到了皇阿哥弘历那里,弘历觉得此事很有意思,于是便派张衡回原任察看到底怎么回事。张衡回桐城后,微服私访,发现果然是县令所为。但张相爷并不点破,只将此事记在心里。 张廷玉回到京城之后,一直未把此事说出来。直到雍正五年,才在一次召见张衡时提起此事,说桐城那个县官做得不错嘛,敢于冒犯天颜,是个敢作为的官员,应该给予嘉奖。同时建议皇上撤去其官职,以示惩戒。这时张衡才将事情的由来向皇上作了详细的汇报。雍正听完后哈哈大笑,连声赞扬张衡深明大义,并当即赏赐白银百两给那个县令以作安家之用。
2、桐城派纪念馆 在西大街路北有“桐城派纪念馆”一处。该馆建于1987年4月,占地三亩余,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由门厅、碑廊、主楼三大部份组成,陈列着桐城派历代传人及其著作、生平事迹等资料共200多件。其中“桐城派简介”,介绍了以方苞为首的桐城派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还有桐城派中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和他们的作品介绍。此外还陈列了一些有关古代文学及桐城派的书籍供游人阅览。
3、文庙 位于西大街西段北侧,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迁建于现址,占地面积八千多平方米,有仪门、前、中、后三进院落。主要建筑有大成殿、崇圣祠、尊经阁等。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殿内悬“万世师表”匾额一方。殿前有月台、柱础各十二座。前院东西两侧有东庑、西庑,院内古柏、银杏数棵,郁郁葱葱。后院崇圣祠内有康熙、乾隆御书的“至圣先师”木刻巨匾二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