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如何穿过湘江?
很简单,在河底打洞,不过这洞不是一般的大,要在江底打出一条宽度、深度都可以同时行驶地铁列车的通道。 以前湘江上建过的大桥和隧道不少,1936年长沙市政府就计划修建湘江铁路隧道,后来因为抗战爆发而搁置。解放后1952年和1954年分别修建了湘江公路隧道和湘江铁轨隧道(现名黄兴故居),不过这两条隧道都不是从河底打的洞,而是在两岸山坡上开凿了岩洞。
20世纪80年代长沙城市规划决定从河东大托铺到河西岳麓山脚下建设一条地下隧道,以疏导河东交通,并作为城市应急逃生通道。1987年工程正式动工,当时准备在江中打个洞直达对岸,但是经过勘探发现江底有一层厚厚的淤泥,如果在这里打洞不仅工期长而且造价高,最后经过修改方案,由北往南沿着湘江两岸的山坡开挖隧洞,也就是现在的湘江大道隧道。
这条隧道在建造时非常不易,因为是在岩层中挖洞,而且要避开地下溶洞,所以在施工技术上相当复杂,加之江水对隧道结构的危害,保证洞内外水位差不超过5厘米,防止出现渗水和塌陷事故,另外还要克服高温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确保施工进度和安全。 最后这座长5.5公里,宽13米,高6米的隧道于1993年建成,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山地地下隧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