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搭地铁票?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 所有的“省”都建立在理性、规则、有序的基础上;所有的“赚”都是基于他人损失(或没有付出)的前提下。 如果大家都遵守秩序,不插队,那么每个人只需要支付票价便可顺利上车;如果有人在车上补票,也就意味着有人因为乱插队而受到了损失——他本可以早一点上车,或者不用这么挤;如果没有“逃票者”,则意味着每个人实际上多交了钱,相当于为规则的建立和秩序的形成付出了成本。 所以从本质上来说,“抢票”与“插队”是一样的,都是在非理性、无序的状态下对资源的抢占。
然而社会生活并不总是如此理性的,我们经常会遇到“抢票”的情况。 这是因为人们往往忽略了“搭便车”所付出的成本——这一成本可能不仅仅包括金钱和时间,还包括机会、精力和各种附加的成本。 以坐地铁为例,在地铁还没有建成时,可能需要乘坐公交车转好几趟才能到达目的地,也就是说,为了乘坐地铁,你不仅需要在当下付出金钱和时间,还会在未来付出更多的时间和金钱。 当然,未来是不是真的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和代价是无法确定的,但正是因为无法确定,就使得这种不确定性变成了现实。 例如你本来打算明天出门旅游,今天开始准备买票,但是突然发现最近的一班火车是3天后,而飞机票却已经售罄。于是你只好改变计划,明天去附近景点转转,但是接下来的一周你都得早起晚睡,牺牲周末休息时间连续工作7天。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旅行计划的改变,你需要额外付出一周的劳动,这是显而易见的;但你不愿承认的是,其实你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在为这次旅行做好了准备,只不过你当时不知道罢了——比如说你为了抵达目的地而在昨天付出的努力,今天多花的这几块钱车费实际上早已在你的预计之内,只不过你事先付出的这些努力看起来太微不足道了,以至于你下意识地认为它们并没有真正消耗你的时间和金钱。 但是实际上,当你今天多付几块钱的车费时,你实际上是补偿了你之前所付出的所有努力。
同样地,当我们说一个城市“拥挤不堪”的时候,实际上指的是这个城市所提供的服务被超额购买了——超出居民需求的部分被所谓的“挤”进来了,每个人不得不多支付一部分费用。虽然每个人多花的钱好像并不多,加在一起可就多了去了! 所以说,无论是“抢票”还是“插队”,实际上都是在非理性、无序状态下对资源的抢占。区别只在于有没有形成规则,以及你是否愿意遵循这一规则。 有规则,并且人人自愿服从规则,是最理想的情况,也是效率最高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只需负担其自身行为的成本,别人违反规则所受到的损失(或得不到的好处)由其他人来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