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深度多少?
2017年1月,广州地铁建设了世界最浅的基础设施项目之一——珠江新城客运枢纽(APM)。 该项目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CBD核心区域,车站主体结构埋深仅3.5m,为地下两层双层岛形站台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结构宽度达42.8m,长度429.5m,是广州地铁目前最大最长的明挖基坑。 在如此狭小的场地内,如何确保施工的安全和工期节点? 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作为该项目的盾构机组装集成商,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一、高效有序的现场布置 在狭小的场区内,既要保证明挖施工的正常进行,又要确保盾构机装拆及运输的顺利进行。为此,项目组成员经过认真分析讨论,对施工现场进行了合理规划布局。通过制定详细的施工作业指导书,从人员部署、物资准备、设备调试等方面入手,确保各环节紧密相连、科学有序。 为了加快施工进度,项目组成员夜以继日,连续作战,人停机不停,以“白加黑”的工作模式推进项目进程。
二、技术创新,攻克难题 面对工期紧、任务重、风险大、要求高等情况,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项目组依托企业技术优势,通过不断研发创新,为项目解决了多项难题。 比如在防沉降技术方面,针对地面沉降量不可控问题,通过在盾构隧道内设置圆形注浆管,加大管片与土体的接触面积,在管片中注入水泥-水玻璃双液浆等材料,使盾构刀盘周围的土体得以固化,保证了盾构机的推进和安全平稳运行;在控制沉降量方面,根据土层承载力状况,科学合理地调整掘进参数,并通过及时有效注浆,防止地表沉降发生。 最终,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情况下,比设计要求提前半年完成施工任务。 三、科技引领,智能建造 该项目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大力推广智能化、工业化、绿色化建造方式,打造建筑产业数字化智能建造平台。 比如,应用BIM三维建模等技术,对项目整体实施进行模拟,实现设计方案快速优化、施工过程高效协调、竣工验收精准高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对设备、材料等资源进行全局优化配置和实时监控,为项目智慧化管理提供了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