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号天气是什么天气?

严佶严佶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2月10日是正月十七,不是雨水节气。那天是晴天,但是下完雪之后温度上升很快,中午很暖和,我穿着短袖在街上溜达 。

具体天气预报如下(北京) 从上图可以看到,当天最高温是13℃,最低温-4℃。白天阳光灿烂,晚上却寒风刺骨,昼夜温差极大! 下面说一下雨雪过程 从图中可以看到,9日午后开始有降水,10日上午逐渐增强为暴雪。由于近地面气温高,所以雪的厚度不太大。下午开始风力加大,气温骤降,预计夜间大部分地区积雪深度将达到8cm以上。

这次天气过程具有影响范围广、降雪量大、降温猛、风力大的特点。受冷空气影响,10日傍晚至夜间本市将出现大风天气,阵风可达8~10级;11日早晨最低气温降至-6℃左右,白天最高气温仅有5℃左右,早晚气温低,请注意增添衣物,谨防感冒。

夏培田夏培田优质答主

2月10号是春节的农历年初一。一般,在春节(年初一)的天气如何,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新的一年是否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于是,就产生了许多关于春节天气的农谚。在我国北方有这样的农谚:“初一的雨,淋死老鼠”,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春节如果下雨的话,那么这一年里就会风调雨顺,雨水好,庄稼就会大丰收,所以,像老鼠一类的害虫因水多而死掉很多。而在长江中下游江汉平原一带却有另一句农谚:“年初一下雨,两犁头黄沙”,这句农谚意思是说:春节如果下雨的话,就会导致春、夏、秋三个季节干旱,从春节过后到秋天期间不下一场透雨,而且热害严重,庄稼会严重减产甚至彻底失败。农谚中所说的“犁”,是耕牛拖着用来犁田的农具。农谚中所说的“黄沙”,自然不是指我们经常说的那种风沙的“沙”,而是指干旱少雨和热害严重会导致土地(庄稼也包括在内)干裂得像黄沙一样。

长江中下游地区两千年多年里,曾经是一片时而被海水淹没时而露出海面的大浅海。约两千万到三百五十万年以前,由于构造运动和海水消退,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成为大陆。约六百五十万年前,这里地壳运动强烈,大量玄武岩岩浆从地下喷出,覆盖于地表,其厚度达十至五十公尺。后来,在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下,这里成为剥蚀台地。到约四百五十万年前,又发生地壳沉降,长江中下游成为古长江、古淮河和古汉水的冲积平原,由于长江在下游古长江径流量和输沙量不足,河流长度不够,河流流势尚不够强大,携带的泥沙沿江漂流到下游以后,其冲积力量很弱,以致无法继续向前进而沉积在江口,加上海水顶托,长江、汉水的泥沙在江汉平原上相互掺杂沉积下来。到一千二百万年以前,江汉平原开始成为一片浩翰的湖泊,湖水面积达26000平方公里,长江中游和下游的许多分支河流都汇入湖泊,同时又有许多分支河流从湖泊中分流出来,湖水通向大海。后来,长江流经这里时,夺各支流河道为主流河道,冲出湖泊、夺淮河河道流入大海,于是江汉地区的地面一部分抬高,一部分仍成为湖泊。后来,长江在这一地区流势越来越强,不断向下冲蚀河床,而地壳也不断发生下降运动,江面加宽,在每年夏秋季节,长江、汉水不断上涨,常常泛滥成灾。在每年的夏、秋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不仅多雨,而且常刮带有暖湿气流的南风,这种南风气流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造成了这里夏、秋两季天气瞬息万变。到1000~1500年前,人们为了减少洪水灾害,开挖了数以百计的沟渠,既可排泄湖水入江,又可拦截长江支流、湖泊的洪水。这样,湖泊被分割,大部分成为滩、洲和洼地。洼地里常年积水而成为塘堰,成为人们生活水源和农、渔、副产品的生产基地。随着地壳运动的长期下降,河流在平原上溯源侵蚀,逐渐使部分洼地与长江、汉水沟通。长江流经江汉平原以后,每年汛期携带6亿吨泥沙下泄,在江汉平原沉积,致使这里成为地势低平的平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