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什么天气?
作为在江南小镇长大的孩子,关于过年气温的印象只有两种——一种是大年夜的冷到发紫的夜空;一种是年初一的暖到融化的街道。 记得小时候每年过了小年的日子就开始盼望春节了。不过对于小孩子来说真正的过年是从年初一开始的。那个时候电视里的春晚还不像现在这样乏味,我们一家子围坐着看节目,外面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一阵接着一阵,我妈妈会端出盘子里放着花生、瓜子、糖果和一只大橘子。橘子是剥好了皮的,旁边还搁着筷子。大人们边看边吃,乐呵呵地聊着天。我则盯着电视机屏幕,眼神却早已飘忽到窗外那簇烟火上。
小时候的年味似乎就在这小小的屏幕中,也在那簇烟火之中。 年味是什么?对我这个从小镇出来的孩子来说,年就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是父母孩子围坐在一起看电视吃桔子的画面。年也是街角的那群孩子争着抢着放鞭炮,脸上烧着红红的火光,鼻尖冒着汗滴,嘴角溢着口水,眼睛里闪烁着对大人说着再见后偷偷掰开一个爆竹看着里面红色的火药粉欢呼跳跃。年还是一个个穿着新衣的孩子拎着火焰一般热烈的红灯笼,呼朋引伴地在巷子里奔跑。
那时候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脑,孩子们除了平时跟着大人看的电视节目外也没有什么娱乐项目。所以每当中间有休息时间的时候,孩子们就涌上街去,看别人家大门上贴着的春联,互相比拼谁的更大更有趣;或者你追我赶地放鞭炮,把一年的祝福都寄托在这噼里啪拉的响声中;又或者围着看别人搭起的烟火架子,等着那绽放的烟花将黑夜照亮。
当然最吸引孩子的还要数庙会里卖的花样繁多的玩具。那些玩具不仅如今记忆里充满了奇幻的色彩,而且价格也十分公道。两块钱就可以买相当多的玩具,那种快乐简直是无可比拟的。 现在的过年已经没有了那样的烟火气息。街上堆满了货物,超市里摆满了各种新鲜蔬菜,到处洋溢着买卖的喜悦。但是孩子们的笑容却似乎比以前更难得一见。
随着经济的腾飞,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年味也越来越淡。我想不仅是节日温度的变化引起我们对过年的不同感触,也许还有我们对生活要求越来越高而带来的身心疲惫。因为我们在用更高的要求来折磨自己,所以我们总觉得今年的年味没有去年的浓。但其实今年的年货比往年更加丰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