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哪里降温?
“降温”这个术语在气象领域中不够准确 一般来说,出现冷空气活动或者冷空气影响时,地面温度会降低;而晴朗无风的天气下,近地面的辐射温度会下降,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气温下降。 “降温”这一概念容易和“冷空气”混淆。 实际上,我们常听到的“降温”是指温度直减率。它是一个平均的概念,代表某地区在一定时段内温度变化的快慢。用公式表示就是: 其中,t1和t2分别代表时段初和时段末的温度,△t代表时段长度(通常用一天)。 如果一天内的温度变化超过1℃,就认为出现了明显的“降温”现象。 显然,影响温度直减率和降温幅度的因素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等自然因素,也有人类活动和地理位置这样不可控的因素。
但无论是何种因素,其作用结果都导致了空气中热量的散失,从而使地表温度降低,人体表温度也觉得凉爽。 而预报的降温信息正是基于上述因素影响下形成的温度直减率预测。 但是,如果仅根据温度直减率的客观规律来制作天气预报,那么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不准确的——这主要是因为,影响温度直减率的因素很多且复杂,很难找到一组简单的数学公式来描述所有的情形。为此,人们引入了另个概念——“冷却指数”。
冷却指数是描述天气冷热的综合指标,定义为温度的日变率与相对湿度的比值。当空气潮湿、云量多的时候,相同温度下的体感温度要高于同样条件下的干燥天气。在计算感知温度时,必须同时考虑空气的相对湿度。 在忽略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单纯根据冷却指数的大小就可以区分不同的感觉温度。例如,当冷却指数大于0.8时,人感觉温度较高;而小于0.6时,则感到寒冷。大多数情况下,白天感觉得到阳光照射的空气温度都比夜间高,因为白天的冷却指数一般大于0.8,而夜间的冷却指数总是小于0.6。 在实际应用中,人们通常会结合特定的时间段进行判断。对于“降温”的说法也是基于此而来的——当近期的冷却指数远大于历史上的同期数值时,就认为当地即将出现“降温”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