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有什么历史?
说起广州的历史,就不得不提岭南文明的发祥地——番禺(现在的广州市番禺区)。这里有着全国最早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址和商周遗迹。在番禺沙湾镇南村镇,分别发现了距今约15000年的“莲花山遗址”和距今约4000年的“海鸥岛遗址”;而在番禺汉墩村还发现了一座东周时期(公元前336年-前221年)的楚国墓群。这些出土文物和考古发现都证明了早在新石器时代,番禺就是岭南地区史迹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先民们在这片土地上建起了城市。据史料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置了南海郡,而郡治所在地就在番禺。后来,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后,把南海郡的辖地扩大到包括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在内的广大地区的南部沿海地带,并设了合浦郡来管理这些地方,番禺依然是南海郡的治所。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军征讨南粤,设立了九真郡、日南郡,管辖今越南北部一带,并将番禺属下的罗尉县划归九真郡管辖。从此,番禺归属九真郡。
晋代,中原战乱,士族南迁,许多世家大族定居番禺。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也带来了中原的文化。在这一时期,番禺出现了市舶机构管理国外贸易,并在城西修筑了“万顷洋”,作为海外贸易基地。
到了南北朝时期,番禺城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建筑华丽。《南越志》记载说:“番禺城内,有五岳四渎、五岳名山,宫阙相向,楼台相望,飞桥曲槛,临池掩映。”可见,当时的番禺已经是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了。这一时期的番禺出口商品以丝绸、金属制品、香料为主。
隋朝建立后,隋炀帝为了发展南方经济,开凿了京杭大运河。这条运河不仅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而且是连接钱塘江与珠江的分水岭。此后,江南地区的粮食可以顺流而下,直接进入京师洛阳,而杭州一带的货物也可以沿运河北上,进入长安。
隋末唐初,割据岭南的南越王杨谅因谋反被宇文化及所杀,其子孙逃往海南,南越国自此灭亡。
唐朝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由于钦廉一带的少数民族经常进攻边境,朝廷就在番禺县境内设置了州府,取名为化州,管辖钦州、合浦两个郡。后来,又在化州和钦州之间划出了富州,作为两地之间的屏障。这样,在南北朝时已经形成的“广南三道”格局形成了。
宋元时期,广南东路管辖的疆域很广,包含了今天广东、广西的大部分和云南东南部。
明代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灭云南梁王政权后,派傅有德攻占广西,将广西纳入明朝直接统治范围。当时,广东的建置基本上沿用元朝旧制,广西则实行省、府、县三级建制。
明成祖即位后,认为广西地处边陲,土地贫瘠,民生困顿,不适合建省,于是撤销广西布政使司,将其管辖的州府直隶中央政府,由湖广总督兼辖。这样的体制一直延续到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才改回来。 值得一提的是,明永乐年间,成祖朱棣为了巩固西南边防,从湖南、湖北等地移民贵州,从江西移民广西,并鼓励两湖百姓入黔垦种。在这些移民的带动下,两湖地区的一些民间工艺也逐渐传到西南地区。可以说,这是继唐宋以后,中原人民又一次大规模迁移到华南地区。
幸暖优质答主秦并六国,天下一统,岭南之地归入中央政府的统治范围,成为华夏版图重要的一部分。
公元前214年春为纪念南征胜利,始皇采纳原楚将任嚣的建议,“更名桂林、南海、象郡”,其中岭南东部地区成为南海郡,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中宿、揭阳、增城、番禺等四县一尉,设置南海郡尉,隶属桂林郡管理。郡守任嚣、赵佗镇压当地的“百越”部落后,筑起“赵佗城”,以原陆贾船运囤粮之地为广州城中心,以海珠石为广州港(珠崖港),广州由此建城。这是岭南大地有建制城市的开始,是为广州建城之始。
秦末天下大乱,南海郡尉任嚣病重,命龙川令赵佗代其职务,不久病故。赵佗深知天下大乱,自立为南越武王,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王”。并采取和相邻部落和好的方式,以及军事手段,先后将桂林郡、象郡纳入控制范围内,实现了岭南三郡的统一。南越国的地域包括今两广全部、越南北部和湘、赣、黔三省的部分地区。定都番禺,实行“汉化越俗”的“和辑越人”政策,以及“去越不远”的“以越制汉”策略,推行“耕田”,发展生产;鼓励通商。采取民族融合的政策,积极笼络越族首领,与越族互通婚姻,逐渐同化了岭南地区的越族,使得南越国保持50余年的安定和繁荣。公元前112年,汉武帝挥师南下,111年灭南越,废除赵佗后人的“南越王”称号,改设9个郡。
隋代统一岭南后,将交州之南海郡改为番禺郡,郡治在广州。郡置南海、中宿、增城、新会、封禺、四会、中(zhong)郎、兴宁、龙川、东武等县。炀帝即位后,裁撤番禺郡,改称广州,成为岭南地区的一级政区。唐朝沿置,并设岭南道,统辖广州,置五府七十六州、百二十县,旋改岭南道为岭南道,广州治番禺县,是岭南地区乃至全国的文化经济重心,随着鉴真东渡日本、日本高僧在日本坐化圆寂,广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
五代十国时期,905年,刘隐继领岭南军政事务,907年,刘隐废黜南汉王刘袭而自称权知广州军府事、岭南节度使,正式控制岭南地区,南汉成为十国之一。917年刘隐弟刘龑进一步扩张,正式称帝,国号大越,919年,刘龑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此后经过刘晟、刘 Drogo两代国王,历经50多年。刘晟在位时期南汉国力达到了极盛,成为十国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岭南及两广地区先后为楚国、南汉占有。971年,宋太祖赵匡胤遣军攻破广州,南汉亡。北宋沿用广州名称。广州是宋朝全国第一大港,宋朝在广州设市舶司,由“三牙三路漕司”之一的广南东路转运使司领导,此后广州长期是全国海外贸易最大港口。1127年,宋室南渡,南海的海外贸易空前兴盛,被马可·波罗称为“世界第一大港”。1277年,元世祖忽必烈置广东道宣慰司都元帅府,治所在广州。翌年又在广东道宣慰司的基础上改广东道宣慰司,专理军政事务。广州是全国三大回回纳只儿(穆斯林)聚集地。
明朝洪武年间,广州府下辖南海、番禺、增城、从化、龙门、新会、新宁(台山)、东莞、增美(1384年废)、顺德、香山等县。清朝承袭明制,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广州府。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实行一口通商政策,特许“洋船止许在广东收泊贸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