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平遥时间多长?
《又见平遥》是导演王潮歌“印象系列”的第二部。由北京欢乐传媒投资制作,是首台展现晋商文化的舞台剧。全剧没有一句对白,全部用音乐、灯光、舞蹈来表达故事情节和人物感情。演出地点位于又见平遥剧场,剧场内设有300个座位,舞台上方有一块长12米高5米的透明屏,全剧共有26个场景,通过变换灯光与屏幕上的画面进行交互变化来呈现,演员很少在舞台上实际移动。整个话剧节奏感强、场面宏大、色彩浓烈,通过100多位演员的表演,生动展现了晋商漂泊、坚韧的生存态度,忠孝节义、以和为贵的价值观,以及勤俭持家、敢于冒险的精神面貌。虽然剧中大部分时间是灯光、舞美等的效果,但演员们的歌舞表演也十分精彩。
《又见平遥》的时间长度根据场次略有不同,每场80分钟至90分钟不等。具体时长和观众的反应有关,如果观众觉得戏很感人,会延长表演者表演的时间;相反,如果观众感到戏平淡乏味,表演者就会减少演出的时间。 因为没有台词,对于角色的塑造主要依靠动作和服饰来体现,因此演员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来进行练习。比如武戏中刀枪棍棒等武器的使用,文戏中长长的辫子、走路时的抬脚、坐下后的盘腿都有讲究,不能随意发挥造成剧情割裂,影响观感体验。
由于没有台词,声音的把握也比其他话剧难度更大一些。全剧声音最宏大的部分要数“高跷”一段,几十位穿着华丽服装的演员站在特制的高跷上进行舞美变换,气势磅礴令人印象深刻。然而这段声音最难处理的却是表演者脚踩在高跷上运动时与舞台声效的平衡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观感和响起。 除了大型群像展示外,小人物的形象刻画也是这部剧的一大亮点。其中“亲缘”一场中父亲对孩子浓浓的爱,“劫后余生”中夫妻间患难与共的情感都让观众动容。这些情感的细节因为缺少文字表述而显得格外动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