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区在哪?
“杭州”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北宋仁宗朝,《续资治通鉴》: “(嘉祐)五年十二月……诏升杭州为镇江府; 六年正月……改镇江府为杭州。” 但此时杭州的辖境尚小,与今杭州城区相距甚远! 直至南宋建都临安之后,才逐渐形成今天的杭州城区。 南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载: “浙江东道,杭州府属县一十一:临安、仁和、海宁、余杭、于潜、昌化、钱塘、桐庐、富阳、建德、淳安、遂安。”
由此可知,此时的杭州城大体就是今日的西湖及周边地区: 而在元朝,杭州的范围又再次扩大,并基本定下了后来杭州城区的轮廓。 元代郭松龄撰写的《元丰绍兴路重修衙厅志》中记载了当时杭州的道路情况。 其中,“市河”指的是今上城区中山中路一带, 这里正是南宋时的皇城所在地,因此也称为“内城”或“南坛”。 而“北池”,即今天的杭州城北公园,元时称为“锦池”或是“冷泉池”。 在《元丰绍兴路重修衙厅志.外城图》中,还绘有当时的外城一角。 可见,当时的杭州城区与现在的差距并不大,城区范围也没有明显的变化。 但如果将时间推前至唐朝,那么景象就大不一样了!
唐李吉甫撰写的地理总志《元和郡县志》中有这样一句话: “杭州,隋置。开皇九年废,十一年复。” 也就是说,隋炀帝大业十一年曾一度撤销过杭州这个地名,而当时的杭州城在哪里呢? 据清代学者俞樾所著《茶香室丛钞》卷七引《咸淳临安志》: “(杭城)周回三十六里百九十五步。东连钱塘江,西濒武林水,南接钱清镇,北尽上仓街……” 这座杭州城可真是大! 几乎包括了今天整个杭城和郊区的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