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山有哪些景点?
一、景点简介 琅琊山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郊,古称狼牙山,因东崖似狼牙而得名,又名猿类山,以“幽、奇、妙”著称于世。 琅琊山古称磨尔岭,晋初始称琅琊山,与安徽滁县相邻。这里山水秀丽,古木参天,人文荟萃,是安徽省著名名胜风景区和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琅琊山因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在其上建醉翁亭(已废)而名闻天下,又因唐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而闻名遐迩,故有“琅琊自晋始盛于唐”之说,被历代文人墨客赞誉为“皖东第一名胜”“千古风流胜地”。 中国国家AAAA级旅游区(点)、中国天然氧吧——滁州琅琊山景区始建于南朝梁代,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琅琊山以幽静、秀丽的自然景观而著称于世,又有历代名人雅士留下了数百处诗文词章和摩崖刻石,其中尤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最为脍炙人口,使得琅琊山声名远播海内外,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 “九仙”为琅琊山九大景观之冠,分别指琅琊寺、醉翁亭、琅琊阁、北雷洞、会仙桥、悟真庵、南天门以及醉翁泉和胡雪岩墓。二、主要景点 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48平方公里,由琅琊、丰乐、莲花三个山林景区组成。琅琊景区为公园核心区域,面积26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大雄宝殿、醉翁亭、琅琊寺、南天峰、会仙桥等;莲花景区面积9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水阁云楼、花亭湖、玉莲池等;丰乐园景区面积13平方公里,有百花亭、醉翁井、琅琊榜、醉翁池等景点。 在琅琊山景区内主要有琅琊寺、醉翁亭、蔚秀湖、南天门及摩崖石刻“琅琊寺”、“醉翁亭”五处古迹遗址,这些古迹分布在公园的各个方位,彼此之间相隔较近,游人可以很方便地前往参观游览。
1、琅琊寺 琅琊寺是琅琊山历史最悠久的建筑群落。据清同治版《滁州志》记载:“寺始唐天宝年间建,初号开禅精舍……元至正间僧宗泽重修。明洪武元年改今额……”从记载来看,这座寺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初期,原先是作为僧人修行所使用,当时名为开禅精舍,后经历宋元两代的修缮增建,逐渐成为一座颇具规模的寺院。到了明代初年,朱元璋对全国的佛教寺院进行整顿,将绝大多数的名刹古寺改为禅宗道场,琅琊寺也在此时进行了改建并易名为禅定庵。至明末时期,由于战乱频繁,寺院已经荒废不堪。清代初年才进行重建并恢复了原名,直到民国时又被更名为琅琊寺。琅琊寺现位于琅琊山西麓,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1.7万平方米,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期的风格。
2、醉翁亭 醉翁亭位于琅琊山麓,距市区约4公里。它最早建于北宋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是由琅琊山僧智仙建造,并由当时的太守欧阳修命名。智仙本是欧阳修的门人,因擅长酿造美酒而深得欧阳修喜爱。一天,两人饮酒叙谈之际,欧阳修突然提出想要建造一座亭子以便自己能够经常来登山游玩,同时又能以酒待友,于是就有了醉翁亭这一传世佳作的诞生。 醉翁亭历经沧桑,屡毁屡建。现存建筑都是清代同治年间重建后的格局,共有六亭九廊十八境。主体建筑均为木结构,穿斗排架式,屋顶均为双坡顶,歇山顶、卷棚顶、硬山顶不等,飞檐翼展,错落有致。
3、琅琊阁 琅琊阁坐落于琅琊山南麓的万壑松风中,背倚茂林修竹,面临清流急湍,前临深壑,后依峭壁。阁高17米,共分三层,每层四面各辟一门,环以回廊,上下贯通,游人可从一层直达顶层。全阁采用中式传统古建筑样式,飞檐翘角,古朴大方,既有中国古代楼阁的特点,又不失徽派建筑之风格,让人耳目一新。
4、水亭 水亭坐落在琅琊山东麓的会仙桥下、醉翁亭对面,是一座小巧精致的二层木质建筑。它是琅琊山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水亭始建于清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都曾进行过重修或扩建。整个建筑风格为古代官宦府邸的风格,四周设有回廊环绕,中间为宽敞明亮的厅堂,可供游人休息娱乐之用。
5、南天门 南天门地处琅琊山最高峰云外亭东侧的山腰之中。整座大门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令人震撼。 该门始建于明代中期,最初名为“天门道院”。据同治版《滁州志》记载:此道院内供奉的是玉皇大帝与太上老君的塑像。后来几经战火,此庙被焚毁,只余下残垣断壁。到清朝末年,当地百姓觉得这道观的名字不太吉利,于是便将其改名为现在的南天门。
三、交通信息 1路公交可到达琅琊山景区门口,票价2元。 火车站广场乘坐3路公交车到滁州北站转乘1路车即可到达琅琊山景区门口。滁州长途汽车站距离滁州北站很近,步行即到,出站后也可直接乘1路公交车到琅琊山景区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