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什么水泉?

植云淼植云淼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天下第一泉”-趵突泉 泉水在地下暗河中涌出,通过明渠或暗道由南而北流向大明湖。

1.3万年前,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泥土和砂石进入华北平原后,由于地下水的作用,形成了济南附近的济北凹陷。在距今约7000年前,地壳又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泰山向北推移了20公里,济南一带的地势迅速抬升,原来的低洼处变成了湖泊。一些岩溶洞穴也就在这时形成并发展了。

在距今6400年至3500年之间,黄河流域出现了夏、商、周等奴隶制王朝,济南地区的部落联盟建立了“莱国”。当时,济南附近分布着近百个氏族部落,这些氏族部落的居住场所大都依河湖而建。据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在当时济南地区分布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城址中有大量的房屋建筑遗址、窖穴(古代一种圆形深洞)以及陶器、石刻等文物。这说明这一带已经进入了文明的阶段。

随着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人口也在不断地增加,人们对水的需要量自然也越来越大。对于当时尚没有开凿运河、疏浚河道、修建堤坝、挖掘水井的人来说,水资源的开发主要依靠自然界降雨和地表渗水,地下水的开采量不会很大。湖水水量减少的可能性不太大。

到了西汉时期,济南一带出现了冶铁业和纺织业,手工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大大增加。为了提供充足的水源,人们大量开采地下水。到东汉末年曹操父子争雄中原时,由于连年征战,社会动荡不安,农业经济受到了严重的打击,采掘的地下水渐渐淤塞,有些甚至不再外流。

唐代以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人口的增多,使得生活用水量和工业用水量大幅增加。为了供水,人们继续加大地下水开采力度。由于缺少必要的防污和消毒措施,水质下降很快,一些地下水开始含硫量增高,出现异味。

宋代以后,人们意识到水污染的问题,开始采用泥浆封井的方法来降低井下污物的含量。但是,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对地下水污染的机理认识不够,治理方法相当落后。尽管有时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地下水的水质还是不断下降。

到了近代,虽然出现了自来水厂,采用流水冲涮沉淀等方法来降低水中异物含量,但由于工艺流程单一,不能彻底清除杂质,所以自来水的水质并不理想。新中国成立之初,虽然在水处理工艺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受技术设备和原材料的限制,净化程度依然很低。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活性炭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等技术为主导的现代化净水工艺被广泛用于自来水生产中,极大地提高了饮用水生产的效率和水平,保证了人们的饮水安全。

鄂贝甜鄂贝甜优质答主

1. 水泉的海拔高度是3650米——4117米(百度),这个数值在青藏高原上是相当低的了; 2. 关于山有多高、路就有多难走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是一个伪命题。首先,我国大部分名川大山的路都是修建在山势相对较为和缓的地形上,比如“蜀道”的剑门关,而真正的险途是在西藏那曲地区(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区之一)。

所以,从这点上来说,说“山有多高、路就有多难走”是不全面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