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活节奏快吗?
上海的快节奏是建立在高房价和高生活成本基础上的,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工作节奏快慢其实影响并不大——反正也没机会在陆家嘴买一套房。 对于普通在上海打工的人来说,上海的工作节奏的确很快。 早高峰的地铁里永远是密密麻麻的人,一到下雨就到处是趟过水的鞋子。996似乎已经成为各大公司的标配,互联网公司的加班文化更是闻名全国。
但是,如果你把目光放在那些成功人士身上,他们的工作时间也许没那么紧凑。 前一阵子,复旦教授张颖春因为给本科生上课时睡着而被推到网络热搜上。其实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在课堂上睡觉了,据复旦的学生们说,张教授的课很难,很多人迟到、睡觉或者玩手机都是常态。毕竟张教授是出了名的“水”,他曾经说自己讲课的速度很慢,如果学生听不明白可以来问他(这句话被学生发到知乎上以后,迅速引起大量网友关注)。 复旦大学历来有教给学生“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的传统,所以即便有人在课堂上睡觉,也没有人觉得这个学生没出息。
同样,在上海的高净值人群中,也有很多工作效率低下甚至磨洋工的人。这些人的公司和行业并不涉及核心技术或机密,只是由于行业的“垄断性”而导致没人敢轻易跳槽而已。 比如说,我认识的某外企销售的高管,入职五年,已经换了三份工作,每段工作时间平均下来不到两年。原因是工作不顺利,领导不喜欢等等。可是,让他感到工作不顺的原因往往并不是自己能力问题,而是公司内部人际关系复杂,想完全不出错太难了。
再比如,我认识的一个海归女博士,高学历高智商,可工作起来却磨叽得让人着急。明明一个小时就能写完的论文和课题报告,她总能花上几天的时间,而且质量还差。问她原因,她说:“我现在状态不好,不想做。”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所以,上海的高节奏只限于中低层人群,对于那些有能力有资源的精英阶层来说,他们也可以很悠闲——只要不被别人指责没有进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