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几天准确?

孟宪森孟宪森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现在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可以说已经是很高了,因为现在预测天气的方法很多,有数值预报(主要方法)、统计预报和物理预报等。 这些不同方法的预测模型都有不同的适用范围以及存在局限性的问题需要解决或是改进。但不管怎么讲,现在的气象预报能力已经可以较准确地给出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趋势了。比如说明天会下雨还是晴天,下多大的雨等等。 但是气象预报很难涉及的时间尺度是短时临近的,比如未来半个小时的天气情况。这是因为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基本气参数是随时间缓慢变化的过程,很难在短期内突变从而影响天气。像台风这类灾害性天气的预警,也是目前气象预报难点之一。 不过,虽然我们不能很好地预测短时间内的天气变化,但是我们可以提前知道一些大概率会发生的事情,并对此做好防范。这就涉及到气象预警信号的发报。

当大气出现某些异常现象时,有可能带来不良后果,气象部门会根据预设的发布机制发出来相应的预警信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的规定,中国气象局负责全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应急工作,组织编制全国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建立统一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向社会公众提供权威、高效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所以,如果人们能及时接收到气象台发布的气象预警信号,就可以提早采取预防措施来躲避可能带来的伤害,最大程度地减少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 现在,气象部门发布气象预警信号的频率越来越高了,这对我们的生产生活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杨和强杨和强优质答主

通常讲的“预报准确率”具体名称应为“可用性”,是指评价者认为可应用的预报的百分比。比如,如果检验者认为10次预报中有8次是可用的,那么可用性就为80%。可用性包含准确率(Correctness)和有用率(usefulness)两个方面。“准确率”指预报与观测事实吻合的程度,“有用率”反映预报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对于前者,如果预报的雨(雪)或冷空气等天气过程的时间、落区和量级等同实况完全一样,那就是“准确”的;如果在某些方面不完全吻合,那就“不准确”。对于后者,即使预报与实况完全一样,但预报中一些量超过了用户的防御能力,那也是“没用”的;如果在某些方面虽与实况有一些出入,但满足了用户的需要,那就是“有用”的。

预报准确率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它的高低是衡量天气预报工作好坏的重要依据。准确率高,说明天气预报中对重要天气过程如降雨、降雪、冷空气等的预报同实况比较吻合;准确率低,说明天气预报中对重要天气过程的预报与实况相差较大。

一般气象部门预报的是24小时内天气的主要情况,称作“通俗天气”。如果按气象行业的规范进行天气预报,24小时内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可达80%以上,3天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在70%左右,7天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在50%左右。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