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分析天气?
这是一个非常庞大复杂的问题,我尽量简短回答。 先说原理:气象学上把气温随时间(日期、月份、季节)的分布规律称为温度廓线,用图表示就是下面这样的: 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每年、每月、每季的温度变化情况。 影响气温的因素很多,大气环流是其中一个因素。大气运动有三种基本形式:水平运动--风;垂直运动--云和降水;水平与垂直叠加--大气循环(风、雨、露、霜、冰等)。
其中水平运动是我们最常接触到的,比如风的形成就是由于空气作水平运动而产生的温差引起。而大气的垂直运动则是通过云、降水来体现。云和降水是水汽在空气中上升过程中冷却凝结而成的。所以云和降水形成的初期,气温总是低于0℃。另外,从海洋和陆地气温变化来看,也证明了这一点:
海洋具有巨大的热量蓄积能力,4千米厚的水层温度能差10℃之多!所以无论怎么样,海水温度是不会低于0℃的。 而内陆气温则受下垫面影响比较大,比如在冬季,常出现“地温高于气温”的情况,这也是由于空气受热升空,地面受热升温造成的。
再说方法:分析气候资料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统计指标法,如上所述,我们可以将某一地区一定时段的气候变化划分为温度日变化、温度年变化(季变化)、月变化(旬变化、周变化)进行分析。对于气候特征描述,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在此不一一赘述。 具体可参考本书第1章至第3章第2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