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中多云?
“天气”是发生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现象,它涉及地球科学中的多个学科领域,从气象学、气候学到地理学、海洋学等,每个学科对天气的定义都有自己的理解。 要准确描述什么是天气是非常困难的,人们根据不同的需要,使用了不同级别的抽象程度来定义天气。在一般情况下,当不涉及极其精确的观测或对非常细小的过程进行追踪时,天气可以被定义为:大气中的状态或天气状况。这里所说的天气状况是指大尺度的大气状态,如晴、雨、雪、雾等各类气象现象。 更具体地说,天气是指某瞬时的空气状态,它是不断变化着的,具有不确定性。比如,一个地区在上午10时是晴天,那么下午2时的天气很可能就有变化了;而同一地区的夜晚可能是一个样子,第二天早晨就会变成另一个样子。这就是说,在同一个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是各不相同的。 如果不考虑地理位置和观测时间等因素,只考虑观察对象(如云)的形态,我们可以把云朵分成两大类:
第一类是漂浮在天上的大块头,它们个头很大,体积也足够厚,可以明显改变太阳照射在大地上的光线角度——如果这样的云彩出现在太阳附近,我们甚至能够用肉眼看到太阳的“眉毛”,即太阳的黑子。这类云彩常被称为高积云、层积云或者层状云,它们可能是由低空的暖湿空气上升形成的。另外,像热带地区的雨岛云和高原上的积冰云也属于这一类型。
第二类是小巧玲珑的薄薄一层,它们是太阳光线的好朋友,喜欢明亮的光线,并经常变换自己的模样,如碎积云、高积云的前身——新月云以及高原上的卷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