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怎么分区?
这个题目有点久了,不过看到有人点赞就更新一下好了 (多图预警!!!) 首先,我们来看全国分区天气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我国气象分区的依据是,以秦岭-淮河为界,将中国划分成了南方区和北方区;而南方区则进一步被划分成了华南、华西、华东和华中四个区域。 这是因为:秦岭-淮河是我国东部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也是一年中温度变化分异最大的地区;同时,这条线几乎与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又是判断我国南方雨带最常用的一个数值。根据这条线对南方进行分区,是很有道理的。
再来看看全球气压场和温度场的分布: 可以注意到,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主要有两大槽(冷锋),一是常年控制我国北方地区的大概在35°N附近的蒙古冷涡,二是位于南海和东南亚地区的菲律宾冷涡。这两个冷涡是一个东西两个部分,基本上每年都会出现,影响范围和强度都有固定特点的。对于这样的天气系统,我国南部和北部自然会被划分为受其直接影响的区和不受其直接影响但会出现相应的天气现象的区了——当然,这两个冷涡不是每年都会给我国造成明显的天气过程,但是也差不多每两年左右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活动期。
除了这俩冷涡之外,影响我国的还有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和阿留申低压。前者一般会在秋季带来大风降温天气,后者一般在春季带来大风降温天气。这三个天气系统的移动路径大体上是固定的,所以根据他们的活动情况来分区也是比较合理的。
另外,很多人应该不知道,在我国古代就有二十四节气了,它是按照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划分的,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而每年3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0°时进入春分,此时地球公转到春分点附近,昼夜长短一致且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均为90°。4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15°时为谷雨,6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75°为小满……一直到12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225°为冬至,此时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的最里端。然后开始反向旋转,每隔15°为一个节气,直至3月21日或22日再次进入春分。
古人是根据对自然的观察得出这一结论的,具有非常高的科学性,现在的节气仍然是按此排列的。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节气的变换来大致了解温度的变化趋势以及可能出现的相关天气。这里给出的是北方区和南方区分别有代表性的两个节气的变化情况: 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每个地区可能不会完全一样,但是大同小异。比如说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是这样: 这是不是非常有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