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查天气预报准确?
作为一个在气象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前辈”,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目前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已经是相当高了! 先给大家看看某气象院校对于不同季节、不同周期的预报准确率统计吧~ (数据来源见图片描述) 这个图是某个气象学院公布的本校研究生考试的初试试卷,里面包含了对于不同季节、不同周期预测能力的测试——其中春季和秋季的准确率达到或者接近90%,夏季和冬季也有70%~80%,这在气象行业内已经属于很高很高的水平了!
再来跟大家说说影响天气预报准度哪些因素有哪些吧~ 老规矩,先说结论,影响天气预报准确性的主要因素包括资料系列长度、数据同化方法以及计算机数值模式等。
1.资料系列长度 所谓资料系列长度,通俗来讲就是所使用历史资料的日期范围。比如有1950-2013年的气温资料,就比有1950-2014年的气温资料更好,因为后者的资料越长,可供分析处理的样本数越多,计算结果受到随机误差的影响就越小,得出的结论越可靠。当然,如果仅靠几十年的气候资料就想对全球或全国范围的气候变化做出详尽的解释是不现实的。
2. 数据同化方法 什么是数据同化呢?就是用今天的观测数据来“驱动”过去的模拟数据,从而把今天和过去连接起来。由于任何模型的输出都是基于一定的参数,而这些参数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所以就需要通过数据同化来反演这些未知参数。
3. 计算机数值模式 目前国内常用的数值模式主要包括T639、T637、NCMF和MM5等。这些数值模式的输出结果会通过不同的路径加载到相应的软件系统中,最后呈现在气象局提供实时气象服务或者天气预告的网站上。
除了上述三点,影响天气预报准确性的因素还包括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资料的分析处理能力,及其算法的优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