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温度如何预测?
“怎样预测”这个问题的答案很长,可以写一本厚厚的书; “如何预测”这个问题比较具体,可以细化成若干问题来回答。 这里尝试以问答的形式来浅析“如何预测”——其实也就是气象观测和气候分析的方法论问题。 首先明确一点:气象观测和数据是进行气象分析和预测的基础。没有这些基础,一切都是空谈。因此接下来我们从天气和气候的维度分别介绍一下如何进行气象观测和数据记录。
1、天气层面 我们经常看到电视台或者手机上显示的实时卫星云图,这就是通过监测卫星云图的方式对大气层进行实时监控。卫星云图上不同颜色的区域代表不同属性的云层,云层属性与云中水滴的大小有关(云滴就是形成降雨的水汽凝结体)。通过对比不同时刻的卫星云图,就可以看出云的位置、移动方向和速度等信息。 而更直观的天气现象——如降水的观测就更容易了。在气象台站的站点范围之内,一般都有专门的水文站对降水进行监测,有雨量器即可测得降水量。而一旦突破了站点范围,则需要加带标记的雨量计来进行测量。对于极小范围的强降水,可以通过自动采集设备直接进行采样,收集降水颗粒的数据。而对于云来说,虽然能够从卫星云图上进行判断,但是缺乏可靠数据。所以要想获得准确的云数据,只能靠肉眼监视或者专用的仪器进行了。
2、气候层面 对于气候的分析更需要大量的数据和漫长的周期。由于地球环境是一个系统,我们只能收集到这个系统部分的参数,而要理解整个地球系统的运作过程还需要更多的信息和更长的历程。 所以除了常规气象要素之外,我们需要关注水圈、冰雪圈等对全球有影响的其他圈层的信息。除了常规的气象观测外,也需要观测海洋、冰川等所处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