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黄龙溪古镇在哪?
说到黄龙溪,就不得不提一提它的“前世”。 这里原本是一片湖泊和黄润清冽的溪流,由于古时岷江河道改道,冲积出一片平原,古蜀王将这里作为渔猎、祭祀的场所。 所以最初这座小镇的名字叫做“黄村驿”(或作“黄池驿”“黄钟亭”),取的是河流清澈如镜之意。
到了宋代,朝廷在四川设立茶马贸易市,用于调控少数民族地区马匹和茶叶的交易。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在成都府治西南方十里置“成都府路茶马使司”,管理整个西南地区茶马交易事宜;后来随着茶马交易的繁荣,当地人口也不断增多,一座名为“马湖城”的新兴集镇由此诞生。
至于为什么改名为“马湖城”呢?原因也是因为一条河——马湖河。这条河源于贡嘎山,向北经雅安进入眉山境内,最后注入青衣江。《四川通志》载:“马湖河,州北五十里……源流深长,水色澄清如墨,其中多产朱砂、银砂。”所以,因为这条河,马湖城又得名“朱砂城”。
而现在的黄龙溪则完全是在清代才形成的。清初,沿袭明制,在四川设“承宣布政使司”以掌管一省行政。康熙皇帝西巡时,因见成都之西的川西坝子沃土千里,便在这里设立了“盐课提举司”,专管全省盐业生产与销售。为了便于管理和监督,又在附近设置了二十余座砖厂,用以烧砖砌窑,官商合一,统一烧制官营私贩皆用的井盐。
清雍正九年(1731年),朝廷在此设置“督销官衙”,专门监管和征收厘金(工商税收)。乾隆年间,在黄龙溪镇西北方向约四里的地方建有一座仓廒,用来储存由民间收购上来的食盐,以便于官吏们稽查管控,这座仓廒也因此得名为“盐关”。而黄龙溪本身,也因为拥有丰富的卤水和天然岩盐而被称作“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