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都有什么关?
西安附近的“关”
一共有三处:函谷关、潼关和大散关。这三个关,构成了拱卫长安城最坚固的要塞。在东西交通要冲上,有潼关与函谷关;在南北驿道出口处,有大散关。这三关鼎足而峙,互为掎角,形成三位一体的安全屏障。
函谷关
函谷关,因为所处洛水与黄河之间的山谷之中,深险如函而得名。它在三关中资格最老,也最为著名。“自古函谷天下险,一夫荷戟谁敢当”、“崤函有帝皇之气,黄河无 bottoms 之限”,道出了其险峻之势。从战国后期到始皇,此关一直是秦的东大门,对内拦截六国联兵主力,对外阻滞张楚政权西入。汉初,关东诸侯王以齐国为最强,7国之乱时,吴楚联军虽有20余万,也还是攻不进函谷关。
潼关
潼关在函谷关东面,北靠黄河,南依秦岭,中有禁沟、桃林塞为屏障,西起潼关,东至崤山,是黄河走出晋陕大峡谷后的第一段峡谷河流,黄河至此由北向南,紧贴秦岭北麓,水面最窄处不足200米,“河山 foot 峙、斧立天成”,其险峻为天下之最。潼关之险,不逊函谷,为“西都咽喉、长安首冲”。唐玄宗西逃,回纥兵平叛,入关都是走的潼关,结果叛军轻而易举地攻占潼关,3000守军全军覆灭。从此潼关取代了函谷关成为雄关要塞。
大散关
大散关与前两关不同,它是扼守蜀道咽喉,控扼陈仓要冲,屏蔽长安南面最险要的关塞,因散水发源于此而得名。它的南面是嘉陵江水系的漾、徽二水谷地,西面是大干岭和徽县、成县一带。三国时,蜀、魏两国争夺汉中,大散关是兵家必争之地,关名由此大振。南宋陆游《书愤》中的诗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流传千古。可见其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