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西安?
从地缘战略的角度看,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作为古代中国腹地的核心区和中国历史上最长的首都城市所在地,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它不仅在中国历史的发展演进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独特作用,而且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但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行政区划方面的调整和城市建设发展方面的制约,关中平原并未作为一个整体区域得到统筹规划和建设发展,其应有的综合竞争力和战略地位一直没有凸显出来。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WTO以后,西安乃至整个陕西在融入全球化和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遭遇了许多前所未有的现实困难,区域发展的相对滞后日益成为阻碍西安、陕西乃至整个西北地区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国际化(即“新五化”)进程的重要瓶颈制约。因此,以关中平原为主体,依托陇海—兰新线和包兰—包西—太中银线两大铁路干线以及西银、西成、西武、西合、西渝等铁路通道,同时适当兼顾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和陕南循环经济试验区,通过“关中—天水经济区”(2007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包括陕西西咸、宝鸡、渭南、铜川、商洛等5个设区市和天水、平凉、庆阳3个甘肃省城市,国土面积9.1万平方公里,2014年常住人口1882万、地区生产总值4837亿元)和“呼包鄂榆”(呼伦贝尔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榆林市)城市群规划的编制实施,以交通、水务、能源和信息等重大工程为载体,以“西咸新区”(2011年国务院批准设立,是全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区域范围包括西安咸阳两市部分区域)规划建设为平台,以“西渭经济带”(以西安渭南交界地带为重点,以“渭北清洁能源化工基地”为支撑,并辐射关中平原渭北区)和“咸铜经济带”(以咸阳铜川交界地带为重点,并辐射关中平原渭南秦岭北麓区)为载体,推进以西安为中心的城市群建设和区域一体化进程,从而实现“关中地区”作为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一个重要优化开发区的战略规划目标,构建“大西安”作为具有“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功能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就成为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