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南站属于什么区?
以前分属徐汇、长宁两区,是上海老闸北区与杨浦区长宁区的一个交界地带。2015年3月,《上海市中心区规划》中,上海南站地区被正式纳入徐汇区管辖范围。 现在说“上海南站归属徐汇区”一点错也没有! 但过去就难说了……
当年上海城市建设时,并没有把“市郊铁路和公交枢纽”放在眼里——因为当时规划的上海,就是市区+苏州河两岸的97平方公里,所谓的“郊区”就是现在的大虹桥区域(原闵行区南部地区)而已。
在1963年的地铁规划中,本来就没有打算修筑从静安寺至漕溪公园的地铁线路——“北横通道”(中山北路—光复路),所以没有考虑从静安寺站向北设站;同样,因为西横通道(延安西路—镇宁路)已经包含了南北干线(南起肇方庙,经万航渡路至北京西路站)以及东西向的静安寺—常熟路站,所以也没有向北修建成为了后来的上海体育场站。
直到1984年,上海市政设计院提出《新改建轨道交通线路初步设想》,才首次提出了“轨道交通四号线设想”(即今一/四号线),该线沿沪闵公路(现改名为宜山路)一直向北延伸至曹家街,并设立火车站北站、长途汽车站两个站点。 这一想法在1993年得到实施,即当时的地铁一号线(南北向)与公交枢纽(东西向),在如今的上海南站地区交会。
但是,这里所说的“火车站北站”“长途汽车站”并非今天之“上海南站”,而是位于现上海南站西北约500米处的一个大型公共交通枢纽,集火车、公交、出租车、社会车辆等交通方式于一体。 这个交通综合体于1996年建成,当时叫作 “南广场”。
根据记载,其地下一层为铁路车站,设有站台及候车室,供旅客上下车及候车之用;地面二层为公交总站,有17条公交线路途经此处或在此设站,并设有多条电车线路经过,还有出租停靠站和停车场等等。 从地图上看,它几乎占据了整个南站地区的核心位置,正像一只“巨型的牛角”,紧紧地夹着东西向南下的主干道——石龙街(宜山路—番禺路)。
1995年,也就是在上海南站建设四年之际,《上海地名志》上已经有了这个交通综合体的名字:南广场。同时书中还记录了这个地名在民间的使用情况:“市民多呼‘南桥’,因附近曾有南桥乡而得名。但‘南桥’不是标准名称,亦不能作为标准名称的代替字。”
其实,这个“南桥”就是现在的上海南站。 不过,随着2000年代末京沪高铁的建成并引入无锡东站,这里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上海南站的知名度也迅速提高。而位于枢纽核心区的南广场,则渐渐被人遗忘。到了2015年,为了实施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这个巨大的“牛角”才被拆除——它的名字也就随之消失。
而这时距离它的落成已经整整过去了二十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