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礼什么意思?
1635年,即明朝崇祯八年冬十一月,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攻并占领了上海。当时上海的士绅为了抵抗义军,在城头竖起了“大义”与“奉公”两副牌楼。这两块牌楼现被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大义”横披上的字是“上海大吉”、“奉公”的横披上是“万民乐业”。当义军逼近上海之时,上海知县罗汝正与士绅们组织“团练”,防御义军的进攻,并在城内“督率军民,修治城堑”。
李自成给上海的统治非常严厉,规定商人的所有船只能停靠在黄浦滩边,不得进入苏州河,以防奸细;严禁私杀起义军,违者家属处死刑;还禁止乱砍树,毁房屋等。但李自成的军队“所过之处,焚掠一空,民甚苦之”,所以上海当地百姓对李自成的军队也非常反感。 大礼,就是大礼参拜的意思。据说每当李自成率部经过街市时,士绅们都穿着丝绸衣服,恭恭敬敬地迎到道旁行礼;而李自成见着他们则下马答礼。“士绅称他贤王,民众夸他仁义”。 当李自成围攻开封时,吴淞总兵李靖欲以所部前往救援,但为朝廷所止。于是李靖遣其子李承爵率精兵三千前往,李承爵临行前向父献计,若不能克,则率余众退回吴淞,以保上海。结果李承爵部在途中遇到了李自成的部队,经激烈战斗,终因实力不济,兵败退守上海。 面对李自成的大军压境,明廷下旨令吴淞总兵李靖、江南提督李应元调集水师防守吴淞口。此时驻防杭州的水师却声称奉旨来援,实则暗渡陈仓,直扑上海。原来这支部队是福建水师的余部,统帅为郑芝龙之子郑森(即郑成功)。他先潜行至江苏太仓,再北走崇明,从那里上船,秘密到达南京。
1645年春节刚过,郑成功便率水师从南京出发,向上海进发。当他得知李承爵部已经返回上海后,遂令战船排列于黄浦江外,准备攻取上海。这时,上海士绅纷纷至城头观战,并向郑成功献酒饭。随后,土绅潘伊周又带领众人跪在地上,高喊“恭贺元帅新春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