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客流减少原因?
坐标天津,最近因为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很多公共交通开始恢复常态运营,但是地铁的客流量却并没有出现想象中“暴增”,相反,每日的客运量都维持在了较低的水平。 就拿我乘坐地铁的次数来看(在天津地铁3号线南站台工作),12月7日,乘坐地铁的人数很少,只有平时的五六成;到了8号,更是骤减到二成左右;9号后,虽然有所上升,但始终不到一半。有同事调侃,“是不是大家坐过公交车了,所以不再坐地铁了”。 我分析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当前疫情管控政策仍处于优化阶段,很多人出于对疫情的担忧选择减少外出,甚至是不出门;二是由于近期很多行业都出现了裁员或者降薪的情况,很多人的收入受到了影响,因此会减少不必要的支出,选择公交出行,毕竟公交票价更便宜;三是作为北方城市,天津冬季天气寒冷,很多人不愿外出,而选择在室内活动;四是作为沿海城市,天津近年来一直遭遇雾霾天气,健康的影响也是人们减少出行的另一个原因。
当然,还有其它因素也会影响地铁的客流量,比如地铁线路设置、站点分布等,但我认为主要是受到上述四种因素影响。 那有人就问了,既然现在客流这么少,地铁站里的人更是寥寥无几,为什么还要坚持运营呢?我觉得这主要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因为轨道交通系统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旦停止运行,就会影响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复工复产的行程安排;二是如果停运,企业的经济损失更大,因为需要支付员工的薪酬和保险等;三是我们坚信,大多数人的出行是有秩序、可控的,因此愿意牺牲小部分人的便利来保持社会的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