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地铁怎么拐弯?
作为在福州待过4年多的外地人,有幸见过并深入探讨过该问题。 先摆结论: 在满足设计规范的前提下,通过增加施工成本,提高工法复杂度,可以实现地铁在路线选线中“尽可能少地绕开建筑物”的设计目标。
原因如下: 首先,从原理上来讲,任何工程都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通过优化设计和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后,尽可能的达到理想的结果。当然如果资源充分,那当然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事实是,现在任何一个工程项目都离不开“尽量节约成本”这个原则。所以,对于题主的问题,其实可以等价于在满足设计规范的前提下,如何通过优化设计和采用相应举措来降低工程造价(即减少盾构开挖量及明挖土建工程量)。
以福州地铁1号线为例,线路总体呈南北走向,根据规划,沿线建筑主要以住宅和商业为主,在道路交叉口、人行横道上穿凿隧道就不可避免的要占用一些土地。在道路交叉点处合理选择明暗挖形式、确定开挖范围就成了降低工程造价的关键。 在这方面,广州的经验或许能够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
广州是地下空间开发较早的城市之一,其中在旧城区的地下交通建设更是令人刮目相看的。比如在中山路,就在狭小的旧式街道下方构筑了长达3.7公里的地下铁道,而在上海,类似的工程却不得不由于征地困难而作罢。(引自我以前写过的一篇科普文《从地下交通看城市韧性》)。
据我所知,在福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减少占用地下管线和土地资源,施工采用了新的工法,即在明挖的基础上结合盾构掘进,一边明挖做结构,一边盾构前进。我认为这种工艺的运用,为本题提供了很好的答案——在确保列车安全、平稳、顺畅行驶的前提下,通过增加施工难度和处理方式,实现了“较少绕开建筑物”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