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地铁取消了吗?
首先,明确一点,现在的“取消”,是暂停建设,而不是彻底终止。 在2016年之前,随着广州、佛山地铁的修建,珠三角城市之间交流更加密切,地铁网越来越密集,地铁修到城市周边成为大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惠阳、大亚湾要建成新区,不修地铁说不过去,于是就有第一条地铁——深圳地铁3号线延长线(今3号线二期)进入惠州的计划。
后来因为规划调整,原来的线路方案被取消,就留下了一个问题:到底修不修? 按照我之前的想法,是不修了。理由如下: 作为普通市民,我更关心的是这条线的经济性,毕竟我是要坐地铁的。可是现在的情况是,这条线在经济上似乎是可以接受的,但又明显不足。所以只能打五折了。
从上面可以看到,在常规年份,本线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在节假日,则会出现资金缺口较大(需补贴约7亿元)的情况。当然,这种节假日高峰的情况应该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在正常的情况下,这条地铁还是符合经济性的。 但是如果考虑到其他可能的情况呢? 比如未来大亚湾区的人口密度和通勤需求大幅升高,导致交通需求远超预期;又比如惠州市区人口大量向周边疏散,导致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大幅提升。这些都不在轨道公司控制范围内的事情,但都会让地铁的财政压力陡增。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这条地铁修到了深惠边界,但并不意味这它能快速得到深圳乘客。根据规划,这条地铁在深圳市内为地下敷设,而目前只有罗湖与福田两区内有修建地铁的条件,因此预计该地铁在深圳市内的客流量也会受到影响。 从目前的资料来看,这条地铁的客流量预测值是偏低的,也就是说,这条地铁的客流潜力是很大的。在它建设期间,我们是可以期待出现“大流量高收益”的情况的。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纠结它的经济性问题呢?
在我看来,经济性问题并不是关键问题。或者说,经济性问题不是决定这条地铁修建与否的决定因素。更确切地说,应该是经费来源的问题。如果这条地铁的修筑及运营经费能够找着合理的来源,那它就会迎来一个美好的春天;反之,就只能像现在的惠阳、大亚湾那样,通过土地补偿、税费优惠的方式来支持地铁的建设与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