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北京时间是几点?
这个问题的提出,可能跟当前正在开展的“时钟同步”行动有关; 为了维持全球时间系统的准确无误,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IUGG)成立了一个与原子钟相关的常设委员会——CCRF(常设国际无线电科学委员会之时间频率专家组),每年召开一次大会讨论时间与频率相关问题。其中在2018年会议中,一个关于“改善全球时钟频率基准相位传递网的建议”的报告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
简言之,当今世界的时间基准是由位于瑞士的SSB广播中心(简称JIB)产生的,其通过微波将信号发送到世界各地,为当地的标准时钟提供时间基准。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这种由单点发射的信号可能带来的误差正在以指数增长,因此需要建立一套新的时间与频率标准系统。
在这个报告中,研究者提出了一个设想——构建由数百个节点组成的巨型网络,每个节点包含一颗或多个原子钟,通过随机走时实现时间与频率的传输。与目前依靠单个节点作为时间的基准不同,未来的网络系统将各个节点的走时进行加权计算,以此作为参考时间。理论上讲,只要保证网络的连通性和各节点的实时性,这个基于网络的时间和频率参考系统完全可以达到亚毫秒级的时间分辨率。
虽然这项研究尚处于理论阶段,但已经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美国陆军工程研究所已经开始建设一个名为“未来作战信息系统”(FCW)的原型系统,预计将于2022年建成。而在中国,相关领域的研究也已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