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如何借伞?
作为在广联达工作过三年多的老广联人,看到这个问题还是有点感触的,简单分享一些我的见闻吧! 首先,我想知道楼主是想知道什么?是想问广州地铁的“借伞”服务有没有效果,还是想要了解这项服务的运行模式以及具体流程呢?因为我想说的可能并不太一样。 因为我离开广联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也不知道现在“借伞”服务是不是还保留,就根据我在那里工作的经历聊聊我对这个服务的看法,如果有说的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和补充。
当时我们在广联达办公的地点是在珠江新城的凯华国际中心28楼,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地铁站,所以对广州地铁的情况算是有一定的了解。当时广州的地铁还没有像今天这样智能化,进站刷码还不普遍,所以进站乘车买票或者刷卡都是必不可少的步骤,而每一趟列车也有固定的时间间隔,如果错过了就要多等一个小时甚至更长,因此每次乘地铁都有不少人排着长长的队伍买票或刷卡。虽然广州的地铁线路有十几条之多,但是我印象中最深的只有两条,一条是我们公司所在的五号线,还有一条是三号线。之所以记得清,是因为无论是进还是出,这两条线的客流都比较大,而且经常会出现挤不上车、限流乃至暴满的情况。
那个时候我工作的内容主要是负责报销、做账及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偶尔也会去前台帮忙售票(其实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加工资),所以有机会能到地铁里观察。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在三号线车厢里,经常会看到有人拿着报纸或杂志在看,我觉得这可能跟三号线的客流有关系,毕竟在三号线排队买票的人流中很大一部分是农民工兄弟,他们可能是因为识字不多所以无法上网,又没有随身携带手机的习惯,所以没带书又不想看报的话就只能干坐着了;
而五号线的车厢环境就显得宽敞很多,乘客以白领居多,有的会看电脑有的会看电子书,也很少见到有带小孩的乘客,所以看到看书的较少。 基于以上观察我得出一个结论,对于像我们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客户群体主要以年轻人为主,就应该努力想办法抓住这个群体的眼球,让宣传到位,做到让他们主动了解并使用你的产品。相反,如果面对低线城市的受众,就不应该执着于互联网产品的推广,而是着眼于实际,做好线下渠道的铺垫,提供更方便的服务给这些用户。至于到底线上还是线下优先,就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去做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