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梅花园在哪里?

岳铭一岳铭一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以前梅花园,现在叫越秀区东湖新村。 广州有三大公园,即广州动物园、荔波动物园和越秀公园,其中尤以越秀公园最大。在越秀公园里有一个西湖景,这个西湖不是杭州那个西湖,而是公园内一个面积很大的湖泊。湖边上有五座石塔,高约5米,形状像馒头,被称为“五亭清影”。

在越秀公园北门进来以后,沿着石板路往北走,可以看到一堵嵌着“明秀”二字的砖墙,这就是明代状元刘炳的故居了,他的真迹“明秀”二字被镶嵌在墙上。据《广州市志》记载,这座故居是明代万历年间进士、翰林院编修刘炳所建。 刘炳中进士那年才24岁,是个风度翩翩的帅小伙儿(这在古代是很难得的),他本来被选为翰林修撰,但不久就辞官回到家乡。据说因为家境富裕,所以他在广州兴建了不少建筑,这堵墙就是当时作为翰林院学士后回家乡建的院墙。 继续往前走,过桥后就到了东湖。现在的东湖已经被改造得几乎认不出来了,跟旁边的街道一样平。但在过去的东湖可是个大湖,比现在的西湖还大。

从宋代开始,这里就有很多民居,所以又称为“西湖滨”或“西湖滨街”。从明代起,不少翰林、状元都在这里买地建房,所以又称“翰林湾”。 由于这一带环境宜人,而且交通也比较便利,于是成为达官贵人们首选的住宅区之一。除了刘炳以外,明代另一位状元胡广也是在此安家落户。清朝时,这一带更是乾隆皇帝最喜欢来的地方。 他南巡时曾多次在这里下榻,并题写了“东山绣楼”“西岭诗碑”等字。所谓“西山锦瑟”就是指从这里往西去的湖堤,如今已经湮没不见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里的房屋逐渐年久失修,到民国时期已经成了危楼。后来政府决定拆掉这些旧房子,在原址建设新楼房。1963年,国务院批准了这一重建方案,准备在这建设大型宾馆。 但直到1974年,由于“文革”动乱,这项工程才动工,而一直到10年后的1984年才竣工。整个工程耗资近亿元,在当时也算是一个巨款了。 这座酒店建成以后,因为靠近北京西路,所以取名为“北京西路饭店”(后改名为“西湖宾馆”)。

仲维仲维优质答主

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位于越秀区北较场马路13号。广州起义时,起义的红花岗(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梅占贤安葬此处,因而得名。面积0.24平方千米。

另一种说法,越秀区陵园西路以南有一片古老民居群,因该地历史上有几棵古老的梅树,所以被称为“梅花园”。相传在清咸丰、同治年间,清宫里发生了一场风波,有两对侍卫姐妹花为避难而逃到广州。她们来到如今的陵园西路附近时,看见该处几棵老梅枝繁叶茂,花朵盛开,分外美丽,姐妹们很爱惜这片风光优美的园林,就在这里定居下来,还把这里叫做“梅花园”。

梅花园内有3条小街,分别为梅园路、小梅园和新梅园。民居群坐北向南,大都是一楼一底的砖木结构,青砖石板路,古朴大方,井然有序。老房子都是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虽经多次维修,仍保存旧有风格。有些门楼还精雕龙凤图案,古色古香。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