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金牛区如何?
1.交通。牛牛真的很喜欢吐槽交通,毕竟作为四线城市来的小白,刚来的时候看到公交站台那些神奇的公交线路图真是分分钟哭出来。不过现在好多了。作为新一线,地铁还是很完善的,出行基本靠地铁也够便捷了。 2.教育。作为四大天府之一的教育资源肯定也很丰富,名校很多。身边有不少朋友孩子在这里上学的,学校整体教学质量不错,但是家长压力很大因为优质学区就那么几个,很多人为了能上个好学校不惜砸钱买房。
3.房价。作为一个近郊区,房价在1万-2万左右(新房),和成都要比其他城市相对便宜些,生活成本也相对较低一些。当然,如果像我们这样的外地人想买刚需套二的话,可能也就100多万,在成都其他区域可能连个卫生间都买不到。
4消费。和一线城市比可能消费水平不高不低吧,和二三线城市比确实是很高的,特别是牛肉价格。。。另外就是茶楼比较多,喜欢喝茶的朋友这里的氛围很好。
5工作机会。虽然号称“西部金融中心”,但是和重庆比起来真的弱爆了,金融产业非常落后,金融行业的人也少。像我们公司这种小规模的金融公司,基本就是整个西部的业务中心了。好在有四川最大的券商东方证券在这里设了分公司,给这里带来不少金融行业的工作机会。
6.环境。作为近郊,环境是相当不错的,除了有点灰尘以外。市区的公园很多,而且环境优美。
7人口素质。作为一个普通省会城市的普通远郊区,牛牛以为人口素质不会很高,但是实际感觉还可以吧,没有很恶劣的插队啊,偷东西啊这类的现象,街头的小混混也不算多。
近年来,四川成都金牛区聚焦发展难题和群众所盼,以城市基层党建为统领,实施“369”区域化党建攻坚行动,构建了“区委城市基层党建领导小组领导下,街道党工委、城管和社治部门牵头协调,驻区单位党组织、属地社会组织、居民群众等多方主体广泛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互融共促,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聚焦资源整合,深化区域党建联盟协同联动。通过强化区域联通,让资源要素流动起来,打造区域协同“同频共振圈”。
打造联盟载体。依托“区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院落)党组织”4级党建工作平台,在全区240平方公里上构建了15个区域党建联盟、203个区域党建协作组、880个小区党组织、2838个楼栋党小组、1.1万余个党员中心户的五级党建组织联动体系,搭建街道和驻区单位党组织及社会多方主体多元参与区域治理的平台载体,共同研究解决区域治理突出问题,2019年以来,全区共召开联盟会议52次、开展联盟共建活动136次,解决区域治理重要议题178件。
强化区域联通。实行区域党建联盟“契约化”共建、“项目化”共治、“制度化”共管,以清单制形式明确联盟成员认领落实资源需求,建立党员示范“先锋岗”,推进党员干部、志愿服务“双报到”等25项区域党建联盟共建承诺清单3564条,有效破解了基层发展难题。
强化服务联结。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三社联动”机制,在155个社区培育形成1.27万家社会组织、1.5万名社工、2700个社区志愿服务团体,搭建“社工+居民”“社工+党员志愿者”“社工+社会组织”等服务团队324个,共同参与社区服务。例如,沙河源街道“社区巴士”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被纳入成都市政府“2020年十件民生实事”。
以党建引领自治为核心,深化小区党组织“三融合”。以加强党的领导为根本,创新推行小区党组织“党务、居务、事务融合”工作模式,实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
融合工作职能。以党组织为核心,以“一核多元”居民小组自治组织为主导,大力推行“事务融合”改革,在230个小区党组织的880个小组党(总)支部搭建群众议事院落院落1182个。例如,九里堤街道新风东路社区通过小区党组织把2个无主管单位居民小组、6个院落、近30家商户的34名党员吸纳进党小组2个,104名小组长、居民骨干组成“议事监督委员会”“楼栋居民议事委员会”2个群众议事院落,形成“一心一委两会”治理组织体系。
推动融合运作。规范居民小组党组织的职责履行,以党支部的号召力、凝聚力为“轴心”,推动小区党支部、党小组融合搭建“党员议事会”、楼栋党小组融合搭建“党群议事会”,形成上下贯通、相互支持的联动关系,通过议事院落共同研究商议解决本小组范围内群众关心的难点问题,推动“党群双治”,实现了“自己的事自己议,自己的事自己办”。例如,驷马桥街道王贾路39号小区议事院落通过“一事一议”,推动64户居民共同商议出资50余万元对小区进行了改造和整治。
强化融合规范。出台《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提升党建引领小区(院落)自治现代化治理水平的实施办法》,规范党组织领导下的小区自治运行体系和运行机制,健全“党员带头、党群联动、群众参与”的运行模式,推动制度融合,实现“党务、居务、事务”三者的“融合运作、有机统一”。
以党建引领物业为着力点,深化小区党组织“三项融合”。在强化党的领导条件下,着力理清小区党组织、小区业委(物管)会、物业企业三方权责,深化党的工作与物业管理“融合服务、融合管理、融合运行”。
推动融合服务,提升物业服务水平。加强业委(物管)会、“红色物业”企业党的工作覆盖,推行党组织和业委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建立健全“一核三会”议事协调机制,推动小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物业服务提质增效,解决物业管理“中梗阻”问题,有效提升了群众对物业服务的满意度。
推动融合管理,增强基层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