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药王谷在哪里?
成都是“中医药之城”,这里拥有全川最好的中药材,有著名的“中药四宝”——川贝、黄连、大黄和丹参;有“药乡”之称的彭州市磁峰街,这里生产的川山药享誉全国,被称为“中华第一山药”,还有中国现代药学史上的传奇人物——五十年代的成都中医学院(现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首任院长吕炳奎,他著写的《中医大辞典》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我国大陆第一部由国家批准发行的大型中医文献;1974年,国家在成都要建中药研究所,所址就选在了武侯区金花镇黄忠村六组。
20多年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很多老地名都消失了,药乡磁峰变成了磁峰街道,中医大学变成了医学城,而这个研究所也搬迁到了温江的柳城街道,成了一个独立的研究所,不过我还是找到了一些关于这个研究所的旧迹。
从市区乘坐339路公交到终点站柳城街道办下车,按照地图的指引,我找到了这个研究所的原址,这是一片正在改造的城中村,到处都在打围施工,原址上只剩下些荒草,一座破败的八角楼里住着十几户居民,一个收废品的大叔告诉我,这里以前是个研究院,我还问他知不知道关于这里的传闻,他说没有听到过什么传闻。
离开研究所,我又沿路边走边问,想寻找传说中的“药王谷”,在一个小巷子里我遇到一位大姐,她听我说找“药王谷”,很热情地指点我,顺着大姐的手指,果然看到一堵墙上有几块石刻,上面刻着“药王谷”三个字,在“药王谷”下面还写着“孙思邈治痢方”,再往下还有一行小字“唐开元二十四年立” ,这行小字引起了我的注意。
大唐开元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736年的事情了,那时候正是孙思邈在世并享有大名的年代,据说孙思邈在这个房子里住了三十年,给老百姓看了三千多号病人,治好了很多人,所以这里被称为“药王谷”,而那块刻有“药王谷”的石碑也应该是那个时候立的。
走了近两个小时,终于找到了传说中的“药王谷” ,可是它并没有给我带来惊喜,相反,我却觉得挺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