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间清明?

屈和瑞屈和瑞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节气,每年的公历4月5日或6日。 清明是反映自然界物候变化的一个节气。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黄经15°,气温开始回升,雨水也逐渐增多,故名“清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 “三月中,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我国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 “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 其中,每一候都有相应的物候现象。 一候,桐始华。 此候特征在于白桐开花。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便发现桐花盛开在清明时节。唐代诗人王维有诗句“万树垂杨拂地浓,一园桐叶护花明。”元代诗人耶律楚材也有诗“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都描写了清明时节桐花的景象。 二候,田鼠化为鹌。

此候特征在于田鼠不见,鹌雀出现。宋代文学家苏辙有首诗描述这一景象:“田鼠翻书作戏,鹁鸪唤雨寻巢。”清代学者吴汝纶有诗句“寒食东风御柳斜,京南燕子故来迟。”也都提到了清明时节的田鼠与鹌鹑。 三候,虹始见。 雨后彩虹,罕见多宝。《诗经·小雅·四月》中有句写道:“四月秀葽(yāo),五月鸣蜩(tiáo),八月其穫,九月乃藏。十月涤塲,十一月入窖,十二月初醪。”其中的“八月其穫”就是指立秋之时收获庄稼。而“九月乃藏”中的“九”“百”都是虚指,形容很多的意思。到了农历九月,“百穀俱入,民毕收,天莫不澄静,地莫不肃穆。”此时,“阳极气盛,金逢旺处,燥淫所激,遇湿则化,遇水则凝。”因此才会有“寒露”、“霜降”、“立冬”等这样的节气。

红吉然红吉然优质答主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通常在每年的4月4日到6日之间。《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后来演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壮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契丹族、赫哲族等28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类别:民俗;编号:Ⅹ-2)。

人们白天放风筝,晚上放灯。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清明节不仅使用在励志扫墓活动之中还是一种节气名。也是汉族二十四个节令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4月5号前后,节气的名称与墓祭礼仪内容逐渐合二为一。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