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算退潮时间?
这个题目似乎有点超纲,退潮是什么,什么时候该退,好像不太能说得清楚。 不过,说不清楚就不说了;虽然这个问题很无聊,但这个问题却让我想到以前学过的一个知识点——海潮汐。 海里的潮汐现象跟月球(月亮)的运转有很大关系。 月球与地球之间有着固定的引力关系,月球在椭圆轨道上绕着地球转,同时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月球围绕地轴做公转运动的同时做着往复摆动。 所以啊,地球上每一点每一次都有涨潮和落潮,只是有些地方涨潮明显,有些地方落潮显著罢了。 那么问题就变成了,在一个标准日里,从什么地方可以得到最明显的涨潮和落潮信息呢? 最明显的地方就是海边了呀! 海边沙石里的潮汐印记(沉积构造)很好地保存了每个周期里涨潮和落潮的时间信息。 只要知道一个月里最大的一次涨潮和落潮发生的时间,再反过来推算1440分钟内每一次涨潮和落潮出现的时间点就可以了。
当然,这个思路是合理的,但是实际应用中还是有很多问题存在。 比如在海边找一个没有人类活动干扰的区域,得到没有瑕疵的潮汐印记就很困难。 在海边挖出来的沙子不能直接用来标记,因为海水浸泡会导致里面的矿物盐类溶解流失。 还有,我们看到的海浪都是波浪,而不是一个个整齐划一的水波,这也会导致问题复杂化。 为了获得更准确的数据,我查阅了很多资料,最终得到了一个结论——在钱塘江入海口的宁波镇海角处有一个天然实验场,这里的人类活动影响很小,而且获得了很好的结果。
在2020年7月份,我在浙江宁波参加一个会议期间,特意去了一趟镇海角,在附近找了旅馆过夜,打算第二天一大早过去。 在那之前,我一直以为涨潮和落潮有严格的界线,就像日出日落一样,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 据我的观察,在浅水区,潮汐现象更像是在不断进行着的“渐变色”,只不过太慢了,肉眼很难察觉。 只有在很深的水域里,才有比较清晰的“涨—落”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