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礼士路几号地铁?
在复兴门和西单之间,有一条南北向的马路叫南礼士路,它北起复兴门桥,南至西单路口东侧。
由于它位于皇城之南,且与东西方向的礼士路相交,故而得名。 早在公元1420年,这里就已经修筑了道路。但当时的南礼士路并不长,只有今天的西单商场一带。随着城市的发展,南礼士路也向北延伸到了复兴门地区。
不过,让今天的人们常常忽略的是,南礼士路与地铁一号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为什么说南礼士路和地铁有着联系呢? 这是因为,上世纪50年代,北京地铁在建工期间,需要取土填平一部分低洼地带。恰好南礼士路两侧有一大片洼地,适合取土。南礼士路被挖开一个口子,作为土方运输专用通道,并且一直延续至今。
值得一提的是,当初建设地铁一号线的时候,为了减少对交通的影响,所有工地均采用明挖法施工,即一边开挖,一边修建结构。这样既不影响交通,也可以使工期缩短。但是,明挖法有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是会造成地表沉降,对周边建筑物造成不利影响。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工程专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沉管法”施工设备。就是把一条长长的隧道先建起来,再把管线放到隧道里,慢慢向前推移。这种方法虽然解决了地表沉降的问题,但也给地铁线路的勘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勘测不当,就有可能给日后带来灾难性事故。
让人没有想到是,1979年的那一场特大洪水,就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那次洪水,使北京城区东部出现了严重的积水现象。人们在分析原因时,发现地下暗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因为在洪水中,除了地面的河流湖泊之外,还有众多的地下水网也被冲得七零八落。这些地下水网又与北京城的诸多沟渠相通,当清水下泄后,许多原本没有水的河道顿时溢满了洪水。
人们终于发现了地铁施工时的明挖法造成的地表沉降问题。于是开始采用了各种方法进行加固处理。 南礼士路作为当年地铁建设取土的地方,自然受到了影响。据当地居民回忆,当时整个路面一下沉,变成了一片汪洋,许多人把家里的鞋子拿出来晾晒。 据说,当时处理的方案是把南礼士路上的路面掀掉,往地下挖60米深,再打桩加以稳固。最后再用回填的方法把路面重新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