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是地铁吗?
“枢纽”这个词太大了,可以解释为交通的任何一个环节。 具体到铁路上,它指的是“衔接众多线路的联络线或集散线的站点”;而地铁上的“枢纽站”则特指换乘站。 在高铁出现之前,客货混行的干线铁路一般是以速度划分(普铁、高速)而不是功能划分——凡是客车走的车厢速度都很快。这种情况下,列车经过的站点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1.中间站:停靠时间很短,主要作用是上下旅客。这类站一般位于大城市附近,以方便周边城市居民出行。其中一部分中间站同时办理货运业务,但基本不影响客运量。
2.枢纽站:办理客运和货运的业务,且相互之间有影响。这一类车站往往就那么几个,多是历史原因形成的,比如旧火车站的改建。现在随着高铁网的成型,新的枢纽大多是用新建站房的方式解决。
相比之下,地铁的 “枢纽”就比较清晰了。它只能是指换乘站。之所以单独把这类车站提出来研究,是因为它们确实有着不同于普通地铁站的特殊之处。 首先,它们往往是多个地铁线路交汇的位置,所以形成了一个交通枢纽。除了常规的地铁服务以外,这些站的配套建筑往往还集成了公交、出租、出租车临时停靠以及停车场等功能,成为大型的交通换乘站。
其次,这种换乘站的规模比较大。这是由轨道交通的特性决定的:一公里左右的地下隧道,能接受的客流上限就是5000人每天。为了实现大的客流汇集,换乘客流量必须超过这个数值才能建成如此规模的车站。 最后,这些车站一般都不是以接驳功能为主。它们的建设目的就是为了服务大规模客流,因此设计标准很高,结构安全度也很大。加上一般的地下车站都是没有空调的,这些枢纽站又是例外,所以在环境舒适度上也有优势。 至于这些站在技术层面的特殊性,那无非就是多线换乘、通道拥挤、站内爬坡等而已……其实也就是施工难度的问题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