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有几个烈士陵园?
甄航最佳答案
据我所知,广州共有六个烈士陵园。 位于天河区的广州烈士公园,是原东郊公园重修而成的。园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 里面安葬着100多位革命英烈,其中包括东江纵队司令员周文雍与国民党监狱苦肉计被俘牺牲的陈延年。两人被合葬在一起,“让后代永远记得我们烈士为中国人民所作的一切”。
位于海珠区宝岗大道的新中国成立前烈士墓园,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于2014年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由毛泽东题写的园名,还可以看到一座座造型各异的纪念碑亭和600多座烈士墓。 1957年建造的广东人民防空教育基地,前身是人民防空广场,现坐落于越秀区先烈中路。它以“伟大旗帜”——飘扬的旗标为主题,由旗形雕塑、旗杆和华表组成。
还有位于荔湾区中山七路的解放前国民党军政要员遗骨收回纪念堂。 该纪念堂占地1.3万平方米,于1982年建成开放,是全国首家收存和处理国民党爱国将士遗骨的纪念堂。
在纪念堂前,有两颗形状相似却一红一绿的树格外引人注目。绿皮大树是纪念堂建设时栽种的一棵南洋杉,寓意“青山永驻;红色大树则是从香港凤凰树下移植过来的紫荆花,寄托了“血泪凝辉”的情怀。 在广州还有两座规模较小、但历史悠久的陵园——广州昭忠祠和粤秀公墓。 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的昭忠祠,原名“越台”,因祀南越王赵佗及历代广州守将,故名。后于1910年改建,将正门改为昭忠祠大门。 粤秀公墓则始建于清末,原址有一寺庙,名为“佛寺”。后因“佛”字犯讳,遂改称“粤秀”。后来,这里成为国民党军政人员及其眷属的葬地。
广州市共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起义路烈士陵园、新滘烈士陵园、九龙烈士陵园、从化烈士陵园、花都区邝景祥烈士陵园、花都区革命烈士纪念碑及纪念亭、增城市革命烈士纪念碑等8个烈士陵园,安葬的烈士共382位。除花都区邝景祥烈士陵园外,广州市各烈士陵园都已实行全年(除农历除夕与正月初一外)对外免费开放。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于1912年潘达微先生收葬阵亡烈士遗骸而建。其后,孙中山先生和革命先烈多次到此凭吊、演讲,1912年秋孙中山总统为该地题名“黄花岗”。1953年广州市人民委员会拨款修缮,1958年改建成黄花岗公园,196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园总面积12.53万平方米,其中七十二烈士墓区面积25921平方米,园内有革命遗址及纪念建筑物16处。“黄花岗起义”陈列馆陈列有“黄花岗起义”珍贵历史照片100余幅,革命文物200余件。1994年,公园被评为广州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12月起,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园名原为潘达微(1869—1955)所题,原碑被毁于“文革”期间。在黄花岗起义30周年,也就是1941年时,由邹鲁请廖仲恺的夫人何香凝女士(1879—1972)重书了园名。据黄花岗公园的叶建中园长介绍,1954年1月,叶剑英在游园时,见园名无碑,即命当时的公园管理处主任张锡球作制碑图样,请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书法篆刻家容庚(1894—1983)题字勒碑,安放于石牌坊上。1957年秋,张锡球因病去世,后该坊被移拆。1965年,由中山大学教授、著名书法家陈景舒(1907—1996)重书园名,再筑新坊。此坊也毁于“文革”。后来,由广州市政府重建了该坊,牌坊上仍用的是容庚的“黄花岗公园”几字,但没有标明书丹人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