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小河在哪?

邴杰林邴杰林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小时候住在河坊街,离小河很近。那时候的小河,其实已经算是西湖的一部分了(现在也属于西湖),水草丰美,野鸭子、白鹭到处是,冬天还可以滑冰。 后来随着城区发展,小河周围建起了高楼大厦,河道被埋入地下,变成了下水道。据说小河中曾有一支水族队伍,以鱼为马,畅游于西湖与大运河之间。如今却只能从鲁迅的《药》中寻觅踪迹了——“在茶店里坐了一会儿,看见一个胖女人”;“他一面说,一面打开纸包,挖出几块豆腐干来”。 “茶馆里坐着喝茶的也有,吃豆腐干的也有,看书的也有……”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北京和上海的青年学生曾经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小草在歌唱》,歌颂城市中的无名英雄——清洁工。他们“把别人的垃圾打扫得干干净净”“让它们重新变成有用的东西”,“每天,当太阳照耀大地的时候,当清风吹拂花草的时候,当你的眼前一片清新的时候,你是否想到这是那些默默无闻的人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的生活环境呢?” 在我童年时代,这些无名英雄的现代版就在我身边。

我的邻居是一位修表的老先生,他每天清早骑着自行车出门,车上带着一个硕大的工具箱,里面放着各种奇奇怪怪的零件。到了地方后,他把自行车锁好,下车开始工作——修理路边店铺的玻璃门。当时没有通车的路,店铺都是前店后厂或前店后宅的模式。他的修车技术很好,价格也很公道,很多人都愿意让他修复已破玻璃,因为“保一年不碎”。

我的父母每次给钱都很多,毕竟这个活很累,还要看天气,不是天天都能修。有一天,我和妈妈路过他家时,正好看见他在清理一块碎片,问明原因,原来是有人故意扔石块打碎玻璃,他正在收拾残片准备交罚款。我母亲很吃惊,因为这可不单单是损坏公物的问题了,这已经可以算得上是一种恶意破坏的行为。父亲立刻去报警,结果警方赶来时,那位“罪犯”早已不知去向。

在我的记忆中,那条小巷总是干干净净,几乎看不到任何垃圾。每年春天,巷口还有卖花草的人,各色牡丹、菊花、月季……姹紫嫣红,开着十分鲜艳。而到了夏天,整条巷子都被翠绿的藤蔓覆盖,清凉幽静。 然而这一切都在1983年发生了变化。

那一年,省政府迁往西溪,在拆迁的过程中,有200多间民房倒坍,4000多百姓迁移。作为省政府的直属机关,省林业局也参与了这个拆迁工程,在建设新大楼的同时,还负责建造了一个规模很大的动物园。但是新的建筑和新动物园并没有给这座城市带来更多的文明,相反,在小河旁边,建起了大量的化纤厂、印染厂等工业企业。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