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多准?
作为一个从业近20年,经历过气象观测、气象预报、气象服务等多个岗位的气象局工作者,可以负责任地说,天气预测的准确率跟发布时间密切相关。在发布提前量足够的情况下,准确率达到80%甚至以上是没有问题的;但当发布提前量不足或者无提前量时,准确度会快速下降——这主要是因为在临近预报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元素,这些不确定元素难以通过现有技术消除或显著降低。所以,当发布提前量较大的时候,由于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天气预测的准确性无法达到100%也是正常的。但这种情况一般只限于短时间内的短时预报。
以国内最为常用的72小时预报为例(即预测未来3天每天24小时的天气状况),当发布提前量为36个小时时,一般情况下,主要城市的降水和气温的趋势预测准确率都可以达到90%左右。当发布提前量为12个小时时(相当于当日提前预测次日天气的情况),只要不是极端情况,一般情况的温度和风向风速预测准确率也可以达到85%以上。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准确率的实现是基于大量复杂数学算法和海量历史资料为基础的。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数据采集能力的提升,目前气象部门采用的数值模式越来越先进,数据更新频率也越来越高,这使得短期天气预测的准确率有了较大提高。
比如现在的暴雨预警,如果是在过去,可能要到凌晨才会发布,而此时距离真正的降雨时间可能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时间点。但现在,在凌晨之前,我们就有可能看到预报员的初步结论。当然,这个初报也需要经过大量的运算和资料分析才能得出,其正确性也有待进一步论证。 至于大家关心的台风等热带气旋,由于其路径和移动方向有非常多不确定的因素,加上目前科技水平限制,现在还没有能够完全自动化的台风监测系统,所以当前人工预测仍然是首要方式。虽然人工预测方式受到主观因素影响有可能导致误差的存在,但经验丰富的预报员可以通过多年的积累消除或大幅降低人为因素带来的影响。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与电视上天气预报主持人所播报的内容不同,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如温度、风力等并不是严格依照天气预报所预测的,因为天气现象是持续不断的进行着,而天气预报所表达的是一种“趋势”,也就是说一段时间内是“多雨”“少雨”“高温”“低温”“无风”“微风”等,而不是绝对意义上没有下雨或者温差为0℃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