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祠做什么地铁?
成都的武侯祠有三座,一座在锦江区锦江边上,一座在青羊区,就是著名的“刘备三顾茅庐”的那个地方,还有一座就是在武侯区的武侯祠大街上了(因为这条街就是根据祠堂命名的) 这里要说的武侯祠就是指这座了。
关于“武侯祠”这个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故事呢-- 北宋仁宗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宋廷为了表彰诸葛亮的功勋,将诸葛亮生前驻守过的汉中府(今陕西汉中市)、武乡侯国(今山西襄汾县西南)改为武侯郡和武侯县。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侵入陕西,关中震动。南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七月,为了避乱,南宋朝廷把京兆府(今西安市)及所属各县百姓内迁,由于战乱,百姓纷纷南逃,许多地方成为荒芜之地。
在这期间,成都平原成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区域,大批外地移民迁入,城市面积扩大,人口骤增。
为了对这一地区加以控制和管理,宋廷于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设置了华州和京兆府,并将新设的两个州属下的九个县归益州路管辖(注:宋设十路兵马总管,统领各州军事;设十七司,掌管各路粮草和刑狱等事;设二十三军,掌管诸路边防;设四十州,管辖各州县,并兼管各路监司事务)。
为纪念这位功盖千秋的丞相,人们在现在的成都市中心修建了一座祠堂,取名为忠烈文丞相祠,简称武侯祠。 这座祠堂由汉昭烈帝庙、诸葛武侯祠以及惠陵(注:刘禅墓)组成,位于成都市区中心的武侯祠大街上,交通便利,是来成游客必到的游览胜地之一。
现在武侯祠的入口,过去是祭祀汉昭烈帝刘备的地方。进入大门后可以看到两廊并列着二十多幅人物画像,这便是历代在这里祭祀的皇帝和诸葛亮等人的画像。走过廊子就是正殿,也叫汉昭烈庙,里面供奉的是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的塑像。
出了正殿,便是武侯祠了。这座建筑比汉昭烈庙显得更庄重、典雅一些,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古色古香。走进祠堂,两边是文人墨客写的楹联,写着“诸葛大名垂宇宙”、“武侯祠堂常温暖”等等。 最里面便是诸葛亮的塑像了,塑像背后是“功盖三分国”,正是描写诸葛亮的名句。而“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诗人杜甫怀念诸葛亮时的诗句,也写在墙壁之上。
值得一提的是,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正是民间传说诸葛亮生日的日子,当地民众都会前来举行庆祝活动。而每年的十一月份,当地政府还会举办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让全世界的人们都能领略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绚烂多姿的风采。